大司徒的意思、大司徒的详细解释
大司徒的解释
官名。 周 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 汉 哀帝 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东汉 时称司徒。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司徒的解释 .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 元寿 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 东汉 时改称司徒。历代因之
网络扩展解释
“大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其含义和职能随朝代演变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西周时期的职能
大司徒是西周时期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主管国家财赋收入,主要职责包括:
- 土地管理:通过“土均之法”均平土地,划分土地等级,并制定赋税标准。
- 物产调控:辨别各地物产(五物九等),调节赋税征收,管理财赋收支(参考《周礼·地官司徒上》)。
- 民生保障:负责灾荒救济、减免积欠赋税、评估物价等。
二、汉代的演变
汉代对大司徒的职能和名称进行了调整:
- 三公之一:汉哀帝时废丞相,设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分管民政、军事和工程。
- 职能变化:东汉时改称“司徒”,职权逐渐侧重于教化与民政,与西周时期的财赋管理有所区别。
三、其他说明
- 词义延伸:部分词典将其作为成语,代指“官职显赫之人”,但此用法多见于文学语境。
- 历史地位:作为西周至汉代的核心官职,大司徒对古代土地制度、赋税体系及社会稳定有深远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的具体职责差异,可参考《周礼》《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历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司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表示古代政府官衔的最高级别,通常指负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大司徒》的拆分部首是「大」字的「大」,而笔画数分别是「大」字的三画,「司」字的五画,和「徒」字的六画。
来源和繁体:《大司徒》这个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官制,司徒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职位,主要负责国家的朝政和行政管理。繁体字「大司徒」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大司徒」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保持了相对一致的形状和结构。
例句:他的出色管理能力使得他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大司徒。
组词:大使、司法、大臣、徒弟等。
近义词:大官、大臣、高官等。
反义词:小吏、底层、乌合之众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报春惨礉嵾差侧杀长庆赤産植插田嗔愤赤笔书淳酖词无枝叶酢报敦煌石室丰赀功收枸檵乖滥滚滚和山汇报会灰动建安风骨脚踏讥谏噘嘴攈缀牢络寥宇励精图治鳞皴陵伐逻逤槽木渎木假亭拿鸭子匿端逆制簰筏匏竹普门谦恭下士清光企伫日躔三统历森蔚山枇杷麝墨失掉侍问霜笛书侩谈语痛悼王録事乌几斜线西京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