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漂泊。《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行经万里,不见 汉 地,漂薄风波,絶粮茹草。”
“漂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漂泊”,指生活或行踪不定、流离辗转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若需进一步查询古籍原文或对比其他近义词,可参考《三国志》等文献或词典来源。
漂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虚弱、贫瘠或浅薄。它形容人的才智、学识等方面不足够丰富或深厚。
漂薄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和艹(草字头),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漂薄一词由“漂”和“薄”两个字组合而成。在这个词中,“漂”表示轻微或不牢固,而“薄”则表示薄弱或不丰富。因此,“漂薄”指的是人的才智或学识的贫乏、浅薄。
在繁体中,漂薄的写法为「漂薄」。
在古代,漂薄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知识面狭窄,才情漂薄,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2. 这些表演者的才华太过漂薄,无法激发观众的兴趣。
3. 他虽然外表英俊,但思想漂薄,缺乏内涵。
1. 漂泊:过着流浪不定的生活。
2. 薄弱:指事物没有足够的力量或质量。
3. 浅薄:指知识、理解等方面不够深入或不够广博。
1. 肤浅:指对事物了解或理解的程度不够深入。
2. 贫乏:指某方面的资源或条件不足够丰富。
3. 虚浮:指人的言行轻佻,缺乏真实性或稳定性。
1. 渊博:指学识广博,丰富多样。
2. 强大:指力量或素质极为充足或强大。
3. 深厚:指才智、学识等方面十分丰富,有深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