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旷弛的意思、旷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旷弛的解释

谓************。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之二五:“ 抚 、 吉 、 筠 、 袁 羣盗有名字者,并已招捕了当。实赖朝廷威德所及,获免旷弛,岂胜感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川 陕 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某既镇归之五年,日勉循厥职,旷弛是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旷弛"是汉语中较为少用的复合词,其词义需从构词法和古典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分析 "旷"在《汉语大词典》中有"荒废、空缺"之义(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12版),"弛"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弓解也",引申为松懈、废弛(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二者合称,构成同义复合词,强调因疏于管理导致的懈怠状态。

二、核心语义特征 该词特指制度或职责的持续性荒废,包含三个语义层级:

  1. 时间维度:如《宋史·职官志》"官吏旷弛者劾奏"所示,强调长期不作为
  2. 责任主体:多用于描述公职人员的失职,《吏学指南》将"旷弛"列为考课劣等标准
  3. 后果程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旷职废事曰弛",说明已造成实际政务停滞

三、古今词义演化 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于法制史文献及公文仿古语境,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语词",使用频率显著低于近义词"渎职""懈怠"。其存续价值在于精准描述古代行政体系中的特定失职形态,常见于历史法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旷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uàng ch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侧重点:

  1. 基本含义(个人状态)
    指懒散松弛、不思进取的状态。由“旷”(散乱、松散)和“弛”(放松、松懈)组成,形容人行为懈怠、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例如:“他因长期旷弛,错失了晋升机会。”

  2. 扩展解释(职守范畴)
    在历史文献中多指玩忽职守,强调对职责的疏忽或懈怠。例如宋代李纲《与张相公书》中提到官员因“旷弛”被问责,《续资治通鉴》也记载了官员因失职被替换的案例。


使用场景建议:

如需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续资治通鉴》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别树一旗避难趋易充贯丑耻仇偶催切黨紀顶证东山客对光二方额珠恶字蜂场風馳電騁风檐刻烛覆车辅卫公子鸹鹿跪礼龟隂沽誉钓名鸿鼎宏妙简便江浒健康夾衣诫勅霁泽苛难枯枝败叶蜡焰隆准公弭彻铭骨哪箇瓯粤飘转潜龙伏虎散施飒沓晒书慎独石幢时花淑离四大金刚送年盘天跸土豆望梅五善无条件享祈消极小洋歇歇气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