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射礼的五项要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
(2).谓咨、询、度、诹、谋。《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杜预 注:“问善道,问亲戚之义,问礼宜,问政事,问患难。五善为咨、询、度、諏、谋。”
(3).五戒。《无量寿经》卷下:“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五善”是中医术语,主要用于判断疮疡类疾病的预后情况。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五善指疮疡疾病中预示预后良好的五种表现,属于“善证”“顺证”范畴,表明患者气血充盛、正气未衰,治疗得当则易愈且不易恶化。
根据《外科正宗》等典籍,五善分为:
《太平圣惠方》补充:
五善与“七恶”相对,若疮疡患者具备五善特征,表明机体抗病力强,治疗可事半功倍,预后较好。
注:另有古籍记载五善与古代射礼相关(如和志、和容等),但现代主要应用于中医领域。完整文献可参考《外科正宗》《太平圣惠方》等典籍。
《五善》是指人们应该具备的五种美德或积极品质。这五种善良的品德包括仁、义、礼、智、信。它们被认为是人们在道德、行为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五善,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五善》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心」。其中「口」部表示与言语和行为有关,而「心」部表示与内心思想和意念有关。根据五善分别包含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拆分的笔画分别为4画、3画、3画、9画、9画。
《五善》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孔子的“大同”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概念,认为这是人们应该追求和培养的美德。
《五善》的繁体字为「五善」,保留了其原始意义和用法。
在古代,「仁」的旧时写法为「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慈善。而「义」的旧时写法为「義」,强调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礼」的旧时写法为「禮」,表示以仪式和规范来规范社会行为。 「智」的旧时写法为「智慧」,强调通过专业知识和智慧来解决问题。 「信」的旧时写法为「信用」,表示诚实和守信用。
1. 他以仁慈、善良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
2. 他的行为充满着义气和正义感。
3. 礼貌是一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4. 整个团队需要集合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5. 他一直以诚信为重,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组词:仁爱、义务、尊敬、智力、信赖。
近义词:仁慈、善良、和善、公正、聪明、真实。
反义词:贪婪、不义、粗鲁、愚笨、虚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