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匡辅君主。《国语·晋语七》:“今 无忌 ,智不能匡君,使至於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 韩 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魏 之先 文贞 ,有匡君之大德。”
(2).指 匡俗 兄弟。 明 王世懋 《庐山雪》诗:“千崖冰玉裹,何处着 匡 君。”参见“ 匡俗 ”。
(3).指 江西 的 庐山 。 清 赵进美 《南康登楼》诗:“空城何所有,一半是 匡 君。”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乘云我欲之帝廷,稍为 匡 君鸣不平。兹山何者让 衡霍 ,不岳不镇谁使令。”参见“ 匡庐 ”。
“匡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匡辅君主
指辅佐或纠正君主的言行,使其符合治国正道。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国语·晋语七》提到“智不能匡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亦有“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的表述。唐代诗人杜甫在《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写道“汲黯匡君切”,借历史人物汲黯的典故强调辅佐君主的重要性。
指匡俗兄弟
源自传说中匡俗(又称匡续)兄弟隐居庐山的典故。二人因避世修道,后演变为庐山的神话象征,如明代王世懋《庐山雪》诗云“何处着匡君”。
代指江西庐山
因匡俗兄弟的传说,庐山亦被雅称为“匡君”或“匡庐”。清代赵进美《南康登楼》中“一半是匡君”即用此意。
补充说明:
《匡君》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有着多重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它可以指代一个人的称号,也可以表示帮助、扶持或支援。
《匡君》的部首是匚和口,它的构成部分中,匚部表示框架,口部表示含义与说话相关。
根据《康熙字典》,《匡君》的总笔画数为9。
《匡君》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生民》一章中:“繹我扆埶,匡君甫畢。”文中的“匡君”表示辅佐君主,帮助国家的意思。
繁体字的《匡君》为「匡君」。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匡君》的汉字写法为「匡尋」,尋是古汉字的一种写法。
1. 他是一位出色的匡君,帮助了许多人。
2. 每个政治家都希望拥有一位忠诚的匡君来协助自己。
1. 匡助:帮助、扶持。
2. 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3. 校正:纠正、修改错误。
1. 辅佐:协助、支持。
2. 扶持:支撑、支持、扶助。
3. 帮助:扶持、协助、援助。
1. 敌对:敌视、对抗。
2. 削弱:减弱、削减。
3. 虐待:残害、欺压。
慠慢白云报春花贝多禀问尺捶俦比踹浑水川色楚两龚错解耽迟诞倨道妪放脚贵胜和志昏惑嘉句将作监艰苦卓絶交发胶乳镜鉴金距九运卷甲束兵钧球浪蝶游蜂羸俭灵鞭麟瑞李阳虏廷麻将麻头密席磨损捏构糱曲凝结挪移鹏路盆堂情和鋭意如泣草芥衰节四选天口刓饰文摊温寻温州乱弹武职现房香鞯仙境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