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出俸禄。輟,通“ 掇 ”。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今随夫任 端溪 ,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诗曰:‘ 滇江 昔日掌刑廻,上得 梅山 不见梅,輟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与雪中开。’好事者,因此夹道植梅多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洛学》:“ 文忠 ( 真文忠 )尝出其副示予,相与叹息,公輟俸命书市刻之。”
“辍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uò fèng,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通假字现象理解:
1. 核心含义
根据权威文献记载(如宋代彭乘《墨客挥犀》和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该词实际指“取出俸禄”。其中“辍”是通假字,通“掇”(意为拾取、拿取),而非字面意义的“停止”。例如官员为刻书或购梅树,主动动用俸禄资金的行为。
2. 易混淆点说明
若仅从字面理解,“辍俸”可能被误读为“停发俸禄”,但结合古籍用例可知,其真实含义是“主动支取俸禄用于特定事务”。这种通假现象在古汉语中常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描述官员将俸禄用于公益、文化事业等情境,如宋代真德秀曾“辍俸命市刻”书籍以传播文化。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若遇类似词汇,可优先参考《汉典》《墨客挥犀》等权威古籍注释,避免望文生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