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手记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 嘉定 中,续得一万八千餘卷。 陆 亦未及载也。漫识其后。”
“漫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一、作为成语(màn shí)
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由“漫”(肤浅)和“识”(知识)组合而成,强调认识浅薄。
详细解析
形容人仅掌握粗浅知识,未进行系统研究。例如:“他对历史仅止于漫识,无法分析深层原因。”
二、作为普通词语(màn shí)
基本含义
指随手记录或随笔记载,常见于古籍。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漫识其后”,即随手补充记载。
现代应用
可引申为碎片化记录,例如:“读书时漫识要点,方便日后整理。”
使用注意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
漫识是一个汉字词,意味着对事物的认知或理解相对泛泛或浅显。它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领域或知识面的了解程度较低或不够深入。
漫识由两个部首组成:水(氵)和言(讠)。它的总笔画数为15划。
漫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在古代,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达思想和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汉字逐渐演化为今天的字形,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字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
漫識(繁體字)是漫识的繁体字形式。在一些中文书籍、报刊或地区中,你可能会看到使用繁体字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漫识在古代写法中,可能为「漫識」。古代的汉字书写方式略有差异,但基本的字义和发音仍然保持一致。
1. 他对历史只有一点漫识,无法深入理解事件的背后原因。
2. 她在这个领域有一些漫识,但仍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积累经验。
漫识可以与其他词汇结合,组成相关词语:
1. 漫识程度
2. 漫识知识
3. 漫识视野
与漫识意思相近的词汇:
1. 泛知:广泛的知识
2. 一知半解:对事物了解不深入
3. 筑基:基础、基本
与漫识意思相反的词汇:
1. 通识:广泛的知识或理解
2. 精通:深入掌握某个领域
3. 博识:广博的知识
白巾板上砸钉並頭叢猜妒蚕纸草驴长寿面谄竞出溜春院楚之平地面温度垛募发号出令風骨风席逢泽伏望复性感发感旧之哀亨醢洪美坏山悔厉慧雅虎门胡整井邑记识九译击櫂绢布空落泪河麟馔目无流视盘基飘飘拽拽纰戾品从前程启开鲭鳀气派鬈首衢民羣公乳槌圣友寺摄衰死手送字搜查素纨滔朗桃夭李艳刓困硙碾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