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应;奉送。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宠臣贵戚,州郡世家,每有丧葬,都官属县,各当遣吏齎奉,车马帷帐,贷假待客之具,竞为华观。”
2.携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二月丙申,遣内侍齎奉宸库银三万两下 陕西 ,博糴穀麦,以济飢民。”
“齎奉”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可分为以下两类:
供应、奉送
该含义源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浮侈》,文中描述贵族丧葬时“各当遣吏齎奉,车马帷帐”,指官员携带财物等物资奉送或供应给丧家。此用法强调对物品的“赠送”或“供给”行为。
携带、捧持
在明清文献中,“齎奉”多指“捧持”或“携带”。例如《西游记》提到“秦广王賫奉表文进上”,《长生殿》中“賫奉璽册,传位太子”,这里的“賫奉”与“齎奉”为异体字,均表示恭敬地手持或传递重要物品。
由于该词现已罕用,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解以获取更精准的语境分析。
齎奉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携带或者送上贡品、祭品等。用于表示捧着、奉上或者献出某物的动作。
齎奉的部首是齐(齋部),由“齐”字旁、“奉”字旁组成。齎的笔画数是页四一、奉的笔画数是丨五。
《齎奉》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周礼·乐府》中,意为携带贡品,供奉上去。在繁体中,齎的写法为贄。
古时写齎奉常采用繁复的方式,用于翰墨书写与雕刻等艺术作品。这些写法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例如,“齎”可以写作“贄”或“貲”等,奉可以写作“俸”或“僼”等。
1. 祭拜祖先时,我们会齎奉美酒和香烛。
2. 他每年都会齎奉一份厚礼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齎贡:携带贡品。
齎物:携带物品。
齎送:携带并送到。
进献:献上、奉送。
进贡:向上级或者别人进献贡品。
接受:接收、收下。
保留:不予以奉送或献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