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空钟的意思、空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空钟的解释

玩具名。也称空筝,俗称响铃、地龙。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盪以沥青,卓地如仰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空钟》:“空鐘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繫棉线播弄之,儼如天外晨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空钟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两个主要义项,分别对应传统器物与计时工具:

一、传统玩具(空竹)

指一种用竹木制成的中空发声玩具,又称“空竹”“扯铃”。其主体为轴与轮盘结构,轮盘两侧开孔,旋转时气流通过孔洞发出嗡鸣声。操作时以线绳缠绕轴部,双手牵拉抖动使其高速旋转。

来源依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将“空钟”列为“空竹”的别称,定义为“一种传统民间玩具,用竹木制成,抖动时发声”。
  2. 民俗学者王世襄在《锦灰堆》中考证,空钟在明清时期流行于京津地区,形制“中空带哨,响如钟鸣”,故得名“空钟”。

二、古代计时器部件

指漏壶(水钟)中用于共鸣扩音的部件。古代漏壶常内置铜钟状共鸣腔,水滴击打时通过空腔放大声响,以此报时。此义项多见于古籍,现代已罕用。

来源依据:

  1.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义项,释为“漏壶中用以增鸣的铜器,中空如钟”。
  2. 科技史文献《中国计时仪器通史》指出,汉代漏壶已采用“空钟结构增强水声,辅助夜间辨时”。

民俗应用与文化意义

作为玩具的“空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Ⅵ-4),常见于北方庙会及民俗表演。其名称源于拟声,“钟”字既形容声响洪亮如钟,亦暗喻旋转时的动态韵律。

来源依据:

《北京民俗志》记载:“空钟嗡鸣声穿街过巷,旧时为京城岁末特色音景”。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王世襄.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4. 陈美东. 《中国计时仪器通史》.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北京民俗学会. 《北京民俗志》. 北京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空钟”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民间玩具,其名称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有多种别称,如“空筝”“地龙”“响铃”“地黄牛”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结构

空钟由竹木制成,主体为两端带有圆盘的横轴,中间空心,旁侧开口,并涂有沥青以增加重量和发声效果。其形制类似仰置的钟,故得名“空钟”。玩法上需用绳子缠绕轴柄,通过抽拉使圆盘高速旋转并发出嗡鸣声。

二、历史记载

  1. 明代文献: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其制作方法为“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并描述其转动时“轰而疾转”的特点。
  2. 清代记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其“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用双杖系棉线操控,声音如“天外晨钟”。

三、别名与演变

四、文化意义

空钟不仅是儿童玩具,还兼具健身功能,其操作需手眼协调,明清时期在民间广泛流行,成为传统节庆活动的一部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或玩法细节,可参考《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宿把麻八面威巴三览四奔牛编廛不毈斥力纯嘏徂丧单口帝学诋訿斗嚣锻脯返里工商业共张过则勿惮改捍马豪吟鹤民国混漫家戒贱质继贰羁縻州进众口筭麟馔龙角葱马力丏夺免行钱鸣吠客目测木錧乜邪剽贼嫔妓欠情窃犯事急无君子十六字令霜暑输贩树色酸款唐突汤浴惕惧趧娄通客铜猊拖车枉费心机蚊蝱乌蛮鬼乌鹊闲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