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名。也称空筝,俗称响铃、地龙。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盪以沥青,卓地如仰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空钟》:“空鐘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繫棉线播弄之,儼如天外晨鐘。”
“空钟”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民间玩具,其名称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有多种别称,如“空筝”“地龙”“响铃”“地黄牛”等。以下是详细解释:
空钟由竹木制成,主体为两端带有圆盘的横轴,中间空心,旁侧开口,并涂有沥青以增加重量和发声效果。其形制类似仰置的钟,故得名“空钟”。玩法上需用绳子缠绕轴柄,通过抽拉使圆盘高速旋转并发出嗡鸣声。
空钟不仅是儿童玩具,还兼具健身功能,其操作需手眼协调,明清时期在民间广泛流行,成为传统节庆活动的一部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或玩法细节,可参考《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等古籍原文。
《空钟》是一个汉语词语,可以指代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没有保持原样的钟,没有钟表的作用;二是指没有守时纪律的人,没有按时做事。
根据常用字的规范,可以将《空钟》中的字分解为两个部分:空(四画,指“没有”、“无”)和钟(十七画,指钟表)。其中,“空”作为部首,表示此字与空间、虚无等概念相关。
《空钟》一词可能来自于古代传统的钟表观念,用来形容因某种原因或意外导致钟表失去原有的功能和作用。随着时代的演变,《空钟》的意义也逐渐引申到了对人的形容,表示某人没有守时、没有遵守约定、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等。
《空钟》的繁体字为「空鐘」。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中,字形和书写方式经历了很多变化。关于《空钟》的古代写法,可以参考《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具体的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
1. 这座钟已经坏了很久,成了一只空钟。
2. 那个人从来不守时,简直就是一个空钟。
组词:空荡、空气、空白、空虚。
近义词:废弃、失效、无效。
反义词:正常、准时、有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