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置备(各种器物)。共,通“ 供 ”。《汉书·成帝纪》:“朕亲飭躬,郊祀上帝…… 三辅 长无共张繇役之劳。” 颜师古 注:“谓供具张设。”《汉书·郊祀志下》:“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汉书·循吏传·召信臣》:“ 竟寧 中,徵为少府,列於九卿,奏请 上林 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復缮治共张。”
“共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供应置备器物
“共张”中的“共”是“供”的通假字,意为供应;“张”指张设、置办。合起来表示为特定场合准备或供应各种器物。例如《汉书·成帝纪》提到“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指地方官员无需为筹备祭祀活动而劳役百姓。
历史文献中的负面含义
该词常出现在描述古代官方活动(如祭祀、修建宫馆)的记载中,暗含对百姓造成负担的意味。如《汉书·郊祀志》记载“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说明地方为筹备仪式导致民生艰难。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共同出力、协作努力”,但这一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义的引申或误读。需注意,古代文献中“共张”并无“合作”的明确用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古籍研究中。若需表达“协作”之意,建议使用“共济”“勠力同心”等更通用的成语。
《共张》是一个成语,意为众人一起分享或者合力完成某个任务或者事情。
《共张》的部首是“共”和“张”,其中“共”的部首是“八”,“张”的部首是“弓”,《共张》一共有22画。
《共张》的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的国君喜欢到处旅游,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赏赐百姓一张银子以示敬意。百姓们都很高兴,于是每次都会集合在一起共同分享这张银子,这就是“共张”的由来。
《共张》的繁体字是「共張」。
在古代,「张」的字写作「張」。
1. 他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共张,最后成功实现了。
2.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互相共张,成就了很多事情。
共同、分享、合力、分享者
共同努力、合作、协力
各自为战、个人行事、单打独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