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麻的意思、把麻的详细解释
把麻的解释
唐 宋 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通事舍人宣詔,旧命拾遗团(圈)句把麻者,盖謁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声摘句以助之。” 宋 庞玉英 《文昌杂录》卷一:“及 吕温 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自 吕 始。时 柳宗元 戏 吕 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苏子容 诗云:‘起草才多对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
词语分解
- 把的解释 把 ǎ 拿,抓住:把酒(拿着酒杯)。把玩(拿着赏玩)。 控制,掌握:把握。把舵。 看守:把守。把门儿。 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把。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把儿。 专权,一手独揽:把持大权。 从后托
- 麻的解释 麻 á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 * ”、“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 * 。麻袋。麻绳。麻纺。 指“芝麻”:麻酱。麻油。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
网络扩展解释
“把麻”是唐宋时期特有的政治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
核心词义
指唐宋时期宣读重要诏书时,由专人辅助断句提示的仪式制度。重大事件(如封王、将相任免)的诏书用白麻纸书写,宣诏时需安排通晓文书的官员在旁低声提示断句,防止宣读错误。
-
历史背景
唐代通事舍人宣诏时,常因不熟悉文书格式出现断句错误,遂形成「拾遗团句把麻」的定制。例如《太平广记》记载吕温任拾遗时拒绝参与把麻,成为制度变化的转折点。
-
特殊记载
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提到,吕温事件后「拾遗不把麻」成为新惯例,柳宗元曾戏称:「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麻」,侧面反映当时文人对该制度的看法。
注: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掌握事物关键」的成语,此释义与历史文献记载不符,可能属于现代误读,建议以唐宋史料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把麻(bǎ m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把麻是一个常用的民间俚语,主要用于形容或描绘某人或某物松散、无力、不紧实的状态或感觉。例如,当你摸到一件松松垮垮的衣服,你可以说它是把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把麻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扌)和麻(麻)。
它一共由7个笔画组成。
来源:
把麻这个词的来源十分有趣。在古代,人们常用麻绳来绑捆物品。如果绑得很松散,这些物品就很容易散开。慢慢地,人们把这种状态形容为“把麻”。
繁体字:
把麻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把麻」,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中文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把麻」的写法有所不同。在金文和篆文中,把麻的形状更加复杂,字形比较繁琐。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渐渐演变为现代的样子。
例句:
1. 这条裙子穿上像把麻,没有一点型。
2. 他的头发像是把麻一样凌乱不堪。
组词:
把麻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
与把麻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松散、松垮、松散不紧实。
反义词:
与把麻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紧实、结实、牢固。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