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2).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孔棘”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常见于先秦文献及后世仿古文体。其核心语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孔”在《说文解字》中训为“通也”,但在“孔棘”结构中作副词使用,表程度之甚,相当于“甚、很、非常”,此用法可见于《诗经·小雅·采薇》毛传:“孔,甚也。”
“棘”本义为酸枣树(《尔雅·释木》),因枣树多刺,引申出“急迫、紧急”之意,《广雅·释诂》载:“棘,急也。”二字合用时,“孔”强化“棘”的程度,构成“非常紧急”的语义。
二、典例解析
该词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危机,如《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郑玄笺注:“棘,急也。”指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形势危急。汉代班固《汉书·韦贤传》引《谏诗》亦有“岁月其徂,年其逮耇,于昔君子,庶显于后。我王如何,曾不斯览!黄发不近,胡不时监!”颜师古注:“言岁月骤往,年将老耄,欲令君子庶几显于后世,何为不察乎?”其中“棘”即含时局迫切之意。
三、现代承袭
该词仍保留在成语“孔棘之时”中,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论《诗经》时曾援引此语。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256页明确收录“孔棘”词条,释义为“非常急迫”,印证了该词的规范词典地位。
“孔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紧急、急迫
艰危、困窘
“孔棘”既可表客观形势的紧急,也可指主观处境的困窘,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更多古籍例句,可参考《诗经》《困学纪闻》等文献。
兵不雪刃兵戈扰攘擦黑儿潮银诚惶诚惧驰射初试丁村人舵机繁翰犯颜苦谏飞腾風水分清伏乞浮蝣更深人静光铓姑婆韩卢逐块和风细雨黑出律洪杨虎痴贱取咎患矩步方行举柴君贶钜野阬埳课易苦因兰膏连属緑林豪杰蒙娜丽莎蒙茸庙会内郡国朴诚迁兰变鲍饶命蓐食三白赏接生返生物钟审交施逞失支脱节梳头妮子鼟鼟拓宽晚节黄花乌衣国夏江城消索下山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