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消散;消失。《素问·示从容论》:“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 汉 王充 《论衡·死伪》:“且死者精魂消索,不復闻人之言。”《朱子语类》卷一三○:“士气至此,消索无餘。”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自到 花卿 府,游兴便已消索了。”
(2).寂寞冷落。《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6*春情》:“‘你家搬在那里好么?’ 八老 道:‘甚是消索。’”
(3).犹匮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消索,吾等甚不能忘情。”《红楼梦》第一○三回:“那 夏 家先前不住在京里,因近年消索,又惦记女孩儿,新近搬进京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消索汉语 快速查询。
“消索”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逐渐消散、消失或趋于完结的状态。根据权威词典和文献记载,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消索”被定义为“消散、消失”,多用于描述事物的自然消亡过程。例如“雾气消索”指雾气逐渐散尽,“生机消索”表示生命力衰退。
引申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其引申义为“耗尽、完结”,如“家财消索”指财物耗尽,《汉书·王莽传》中“气运消索”即指气数终结。
古代文学中的特殊用法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到,“消”含减损意,“索”有空尽之意,二字组合后强化了事物从存在到虚无的渐变过程。如《红楼梦》脂评本曾用“情意消索”形容情感淡漠。
现代使用范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类为书面语,常见于文史哲领域,口语中已较少使用。当代文献多用于比喻义,如“传统技艺消索”暗指文化传承危机。
近义辨析
与“消逝”“消散”相比,“消索”更强调事物内部能量的逐渐衰竭,如《盐铁论》中“火烈消索”描述火焰从旺盛到熄灭的全过程,包含动态持续性。
“消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主要解释:
指事物逐渐减少或完全消失,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抽象概念。例如:
形容环境或氛围萧条、冷清。例如:
表示资源或状态的短缺。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引申义。其读音为xiāo suǒ,注音符号为ㄒㄧㄠ ㄙㄨㄛˇ。
坳塘白面儒冠白夷白蝯半面妆沧漭超级市场车轓春寒亶亶诞序打渔杀家抵斥冻雀唐昭恩养腓骨佛记绋讴高中苟贪光焰万丈火酒鹄子翦草除根饯泪校书部瘕症金契可惮礚礚賫发擸唆芦藩箓图氯化钠闾山骂档子没摆拨朦瞽内宫蟠络盼盼女彊急砌红堆緑倾羡却睡草群岛融合为一腮庞森罗摄居諟谛秫绌童婚抟换望云畏葸武厉遐烈洗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