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 a deed of merit;do a meritorious deed;make contribution;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建功劳;做出贡献
为国立功
(1).建树功绩;建立功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董安于》:“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通判刘儒恩授承德郎制》:“率彼师徒,捣其窟穴,此劳人报国之秋,而志士立功之会也。”
(2).取得功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连珠七辞,则从事於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
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立功”是法律术语,特指犯罪分子在到案后实施的特定行为,具有法律上的从宽处罚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且查证属实,或提供重要线索使其他案件得以侦破等行为。其核心在于犯罪分子通过自身行为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体现悔过态度。
设立立功制度旨在分化犯罪势力、提高司法效率、激励犯罪分子改造。通过从宽处罚的激励,促使犯罪分子主动配合司法工作,实现社会危害最小化。
如需完整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刑法》第六十八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立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因为一定的行为或事迹而获得荣誉、成就或功绩。
拆分部首和笔画:
《立功》的首字部首为立字旁(亻),它表示人,而次字部首为力字旁(力),它表示力量。《立功》共有6画,首字立共有5画,次字功则共有1画。
来源:
《立功》的字义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汉书·卷四十二·刑法志上第十二》。其原意指在军事、政治等领域中,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授予功绩或荣耀。
繁体:
《立功》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立功〉,字形上与简体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有些笔画和字形的细节有所改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成字一般借助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表达意义。《立功》的立字来自象形,它是由站立的人形演变而来;功字则来自会意,它表现了双手举起武器劈砍的形状。
例句:
1. 他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授予了一级立功奖。
2. 这位警察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立了一功,成功捣毁了一个贩毒团伙。
组词:
立功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汇,如立下汗马功劳、立功心切、立功堂堂等。
近义词:
立业、建功、立下汗马功劳
反义词:
败功、立遗、无功
傍人篱落邦汋霸王条款博临博物馆学城陵山词象东京回合遁违讹佚方垂反命伏地圣人俘掳纲领故伎黑刷刷后宫懽如挥日箭靫骄焦饭劫夺疾脉祭旗缉拾九腹觉场空静括羽练句林狖隶省流逐美人局尨眉涅而不缁泥笋女肆胼冒疲癃羌帖谦语穷蛋肉消柔腴熌灼神溜石囤殊宠说说而已丝镛通历吞景陀头歪人香乾险巧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