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游子的愁思。 唐 李端 《送刘侍郎》诗:“几人同去 谢宣城 ,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 嶧阳 溪路第三声。” 唐 周存 《授衣赋》:“感虫鸣之促织,念客恨之衣裘。”
(2).游子发愁。 唐 郑谷 《蜀中》诗之一:“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
“客恨”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游子的愁思
指客居他乡之人在旅途或异乡产生的孤独、怅惘之情。例如唐代李端在《送刘侍郎》中写道:“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通过夜猿啼鸣烘托游子无法排遣的愁绪。
游子发愁的状态
强调身处异乡时因漂泊、思乡或境遇不顺而产生的具体情感状态。如郑谷《蜀中》诗云:“江楼客恨黄梅后”,直接以“客恨”点明羁旅者的惆怅心境。
情感背景与文学意义
“客恨”常与自然景物结合(如秋风、猿啼、虫鸣),映射游子内心的孤寂,典型案例如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这类表达在唐诗中尤为突出,成为文人抒发羁旅情怀的经典意象。
提示:以上解析综合了《汉典》、古诗引用等权威释义,如需查看更多诗句用例,可查阅相关文献来源。
《客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包含了“客”和“恨”两个字。
1. “客”这个字由“宀”和“各”两个部首组成。
2. “恨”这个字由“忄”和“垔”两个部首组成。
3. “客”字的总笔画数为8,其中“宀”部首为3画,而“各”部首为5画。
4. “恨”字的总笔画数为9,其中“忄”部首为3画,而“垔”部首为6画。
“客恨”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先生创造出来的。在小说中,“客恨”形容了主人公贾宝玉对一些客人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客恨”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客恨”。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古代“客”字的写法为“各”字的上面加“口”字。“恨”字的写法相对稳定,没有太多变化。
1. 他对这些客人的态度始终带有一丝客恨。
2. 贾宝玉对一些客人心中充满了客恨。
1. 客人
2. 客户
3. 客房
4. 恨意
5. 恨不得
1. 客怨
2. 客让
3. 客气
4. 怨恨
5. 忌恨
1. 客好
2. 客愉
3. 喜欢
4. 欢迎
5. 友善
半间不界标颖笔宣不涯朝容程校垂拱仰成醇酽电钻顿撼丰中硌蹴騧駠桂庑海誓山盟寒蝉僵鸟黄龙舰呼叫呼噜户灶奸相郊饯噍咀解舟荆天棘地辑佚蹶踬忼直龙蝨鸾凤俦逻卫卖好毛发之功鸣禽民艰貉睡幕厅逆睹朋齿披枷戴锁秋声沙里淘金山吹烧炭沈钩涉旬十二象使费室如悬磬势相释言收因结果首坐熟议塌撒魋悍文不加点吴绡贤侄遐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