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er] 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如 2 / 4 、 4 / 4 、 3 / 4 拍等
(1).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唐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大约她们的风琴被砸坏了,她就用手打着节拍,用自己的歌声轻轻伴奏。”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朱子语类》卷四四:“盖其言合节拍,所以虽言而人不厌之。” 朱自清 《执政府大6*屠6*杀记》:“那警笛声甚是凄厉,但有几乎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从容!”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节拍汉语 快速查询。
“节拍”是一个多领域概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音乐领域
指乐曲中周期性重复的强弱时间单位,如四分之四拍(每小节4拍,强-弱-次强-弱)。它是节奏的基础,指挥家通过挥拍动作统一演奏速度。
诗歌韵律
表示诗句中的音节停顿规律,如汉语古诗的“平平仄仄”平仄交替,英语诗歌的抑扬格五音步等,形成语言的音乐性。
生理学概念
特指心脏搏动频率,如“心率60节拍/分钟”表示每分钟心跳次数,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
工业术语
指生产线上连续产出两件产品的时间间隔,如汽车装配线每90秒完成一辆车,称为“生产节拍”,用于衡量效率。
核心共性
所有用法均强调规律性重复的时间单位,体现节奏感与周期性。在不同领域中,节拍既是测量工具,也是协调动作/过程的基础框架。
节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用来描述音乐、舞蹈和行为动作的节奏、节律以及时间间隔。节拍可以指音乐中的基本单位,也可以用于描述行动的速度和力度。
《节拍》这个词的部首是“⻊”(车部),拼音是“lu”的同音形“⻋”,笔画数是7画。
《节拍》一词来源于汉语,是由“节”和“拍”两个字组成。汉字繁体写法为「節拍」。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节拍的古字形为「脨敗」,其中“脨”表示身体骨架,而“敗”表示拍击击打的动作,暗示了用身体发出节奏的意思。
1. 音乐老师通过敲击鼓声,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节拍。
2. 他跳舞时完美地把握了每一个节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节奏:指音乐、舞蹈或行为动作中的有规律的重复旋律或动作。
- 拍子:音乐中的基本单位,用于衡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 快慢:用于描述节奏或行为动作速度的词语。
- 脉动:形容节奏有力、有规律的动感。
- 静止:与节拍相反,表示没有运动或活动的状态。
- 颠簸:表示不稳定或无规律的动作或节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