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叠棊的意思、叠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叠棊的解释

堆迭棋子,高则易倒,比喻形势危险。《文选·左思<魏都赋>》:“顾非累卵於叠棊,焉至观形而怀怛。” 李善 注:“言其危惧易见,不俟观形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叠棊(dié qí)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将棋子堆叠起来,常用于比喻基础不稳固、岌岌可危的状态。以下是详细释义与文献依据: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重复堆积,《说文解字》释为“重也,积也”。

  2. 通“棋”,指棋子。《说文解字注》载:“棊,博棊也,从木其声”,古代多指围棋或博弈用具。

    组合为“叠棊”,字面即堆叠棋子,引申为脆弱而不稳定的结构。


二、文献典源

该词典出《淮南子·说林训》:

“ 栈栈者易缺,叠棊者易踨(坠)。”

此句以“叠棊”比喻根基不牢的事物极易倾覆,成为后世引用典故。如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七五三引此句,强化其警示意义。


三、权威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释义:

叠棊:堆积棋子。喻指形势危殆,随时可能崩溃。

例证:

《淮南子·人间训》亦载:“积朽而焚木,叠棊而失策”,强调累积微小失误终致大祸。


四、文化引申

古代文人常以“叠棊”暗喻:

  1. 政权不稳

    如《后汉书·皇甫嵩传》注引“危如叠棊”,形容统治根基动摇。

  2. 险象环生之境

    明代《徐霞客游记》以“石峰叠棊”形容山势层叠欲倾之状。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页489。
  2. 《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2010年,页1023。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56。
  4. 《太平御览》,李昉等撰,中华书局影印本,卷753。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文献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或图书馆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叠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é qí,属于古代典故中的比喻表达。以下为详细解释:


字面与结构


比喻意义

形容形势极其危险。典故源自春秋时期:

晋国大臣孙息为劝谏晋灵公停止建造九层高台,当众叠起十二颗棋子,并在顶端放置九枚鸡蛋,以此警示“工程耗资巨大,国家如叠棋般摇摇欲坠”。最终晋灵公醒悟。

这一行为后被引申为“事物因过度累积而处于崩溃边缘”的象征。


文献引用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类比“累卵之危”“危如累卵”等成语,强调对潜在危机的警示。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说苑》《文选》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宝蓄兵防冰壸秋月笔诛拨楞不根不将布绞不识大体厕牀怅怳常流赤律律迟晚宠绥鼎真焚轮高率挂靠棺殡椁葬关署桂庑谷山砚海鸥冱涸剪子金牓磕喳拉大排狼突连雾燎炙灵芬林下六雄密言磐磐抛梁铺盖弃劒青光眼青蓼气吞湖海球琳秋扇曲折扰扰胶胶任人唯贤丧师辱国纱厨蛇蚹四宇抬粮搨子望实危挠委蜕飨射乡馔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