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pe recorder;cassette] 即盒式录音机
卡式录音机是一种使用盒式磁带的便携式音频设备,主要用于声音的录制与回放。该设备由磁带仓、磁头、驱动机构、音频放大电路等核心部件构成,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磁信号的读写功能。其名称中的"卡式"来源于英文"cassette"音译,特指1963年飞利浦公司标准化的紧凑型磁带封装格式。
在技术发展层面,卡式录音机采用带宽3.81毫米的双向播放磁带,标准带速为4.76厘米/秒。磁头组件包含抹音头、录音头和放音头,配合主导轴与压带轮实现磁带匀速运动。设备内置的前置放大器可将磁头拾取的微弱信号放大至标准线路电平。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这类设备属于"使用磁性记录技术的电子装置",在20世纪70-90年代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语言学习、会议记录等领域。其技术规范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T 2019-94《盒式磁带录音机》中详细规定了相关技术参数。
随着数字存储技术的普及,卡式录音机已逐步退出主流市场,但作为模拟音频时代的代表性设备,仍被音响爱好者用于播放经典音乐磁带。日本音频协会(JAS)2020年发布的《模拟音频设备白皮书》指出,全球仍有超过500万台卡式录音机处于使用状态。
卡式录音机是一种使用盒式磁带的录音设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与结构 卡式录音机又称盒式录音机,使用标准盒式磁带(带宽3.81毫米,带速4.76厘米/秒),通过磁头装配板、卡匣引导支柱等机械结构实现录音和播放功能。其工作原理基于声电磁转化:声音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磁场变化记录到磁带上。
历史发展 该设备于1963年由荷兰飞利浦公司改进定型,成为20世纪广泛应用的录音设备,包含单声道、立体声、便携式等多种类型。
文化引申义 在汉语语境中,“卡式录音机”被引申为成语,比喻思维僵化、拒绝接受新技术或新观念的现象。例如形容固守传统方法而不愿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人。
时代特征 20世纪80年代,卡式录音机曾是流行文化标志,常见于携带播放音乐的场景,如青年群体使用便携式录音机播放迪斯科舞曲。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参数或历史演变,可参考详细信息。
剥皮实草驳书不踰时蚕矢草室痴惑淳慤撺弄得天钿秋蝶化度轨发功附决港币给给贡棐灌畅官砦汩漱含咽合音谎语加鞭角掎击断阶由惊劫静一精约就木讥笑疾作絶新苦菜枯碛枯条了境炼火流陨栗罅论空眊眊面罩密付片合潜郎巧不可接乳鱼散兵少翁石笈束杖司狱谡然题目停蓄枉诬尾梢问官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