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潜郎的意思、潜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潜郎的解释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潜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长期未获晋升、才能未得施展的郎官。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汉武故事》,据记载,汉武帝巡视郎署时遇老臣颜驷,问其为何年老仍为郎官,颜驷答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感其际遇,擢拜会稽都尉。这一典故成为“潜郎”的典型用例,后世多以此比喻怀才不遇之人。

从构词法分析,“潜”在古汉语中除“隐藏”之意外,还包含“沉滞、未得显达”的引申义,如《说文解字》释“潜”为“涉水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深藏皆曰潜”。“郎”为秦汉时期侍从官的统称,如侍郎、中郎等,属于帝王近臣体系中的基层官职。二字组合后,“潜郎”特指长期滞留郎署未被提拔的官员,承载着古代文官制度中人才选拔的特殊现象。

在文学创作中,宋代陆游《枕上作》诗句“虽无客共樽中酒,何至僧鸣饭后钟?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潜郎老未露头角,同舍往来今孰从”即用此典,借“潜郎”暗喻自身政治抱负未展的境遇。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评述历代官制时,亦以“汉世待诏公车者,有潜郎数十载不得迁”为例证,反映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仕途阻滞现象。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潜郎”释为“指怀才不遇的人”,并标注其典源为《汉武故事》。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汉官仪》佐证汉代郎官选拔制度,揭示“郎署积滞”现象实为“潜郎”产生的制度背景。这些文献互证,完整勾勒出该词从具体官职到文学意象的演变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潜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历史典故及文学引用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潜郎”指怀才不遇、长期未获晋升的人,常用于形容有才能却因际遇不佳而埋没的人才。

  2. 典故来源
    该词源自《汉武故事》中的记载:西汉官员颜驷在汉文帝时担任郎官,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始终未被提拔,直至年老仍居郎署。后世以“潜郎”代指类似境遇的人。

  3. 字义分析

    • 潜(qián):原指隐藏于水下,引申为隐匿、未显露,暗喻才华未被发现。
    • 郎(láng):古代官职名,如侍郎、郎中,此处指颜驷的职位。
  4.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钱起在《重赠赵给事》中写道:“应念潜郎守贫病”,清代丘逢甲《岁暮杂感》也有“风尘戎马厄潜郎”之句,均以“潜郎”表达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

  5. 历史背景
    汉代郎官多为候补官职,需通过考核或机遇晋升。颜驷的经历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人才选拔的局限性,使“潜郎”成为失意文人的典型意象。

“潜郎”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的浓缩,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自身境遇的隐喻,常见于诗词中以抒怀才不遇之愤懑。

别人正在浏览...

坌勃摽蕝朝事传媒辞场大板殆无虚日丹石大庆市短盘短言冯轼風謡芬兰釜鱼贯渠还心旱稻宏伟壮观鸿翔鸾起后儿胡乱荐梦焦切结节尽气津涂棘澁居产开元通宝侉比拉火郎曹老学冷水烫猪梨花板历载马店闹妆牛蘈僻壤破产荡业巧舌头清虚饶纵日光浴濇滞山兜上乘少阳食不重味石履是则是鸘裘硕学通儒鼠尾轿通淹握算细粒信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