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呼之欲出的意思、呼之欲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呼之欲出的解释

[be vividly portrayed] 叫一声就像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十分逼真

皆说《世说》中呼之欲出,盖笔墨灵隽,得其神似。——清· 毛际可《今世说序》

详细解释

(1).原作“呼之或出”。形容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宋 苏轼 《郭忠恕画赞》:“空蒙寂歷,烟雨灭没, 恕先 在焉,呼之或出。” 清 毛际可 《<今世说>序》:“ 殷 、 刘 、 王 、 谢 之风韵情致,皆於《世説》中呼之欲出,盖笔墨灵雋,得其神似。”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 学畊 ﹞近师 曾波臣 ,皆能駸駸入室,为 钟喜姿 作小照,风流娟娟,呼之欲出。” 徐迟 《祁连山下》六:“﹝画中﹞这么多的人物,个个生动活泼,呼之欲出。”

(2).谓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聂绀弩 《诸夏有君论》:“当世人主为谁……在两公尊脑,必然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花城》1981年第4期:“﹝ 者香 的丈夫﹞和我‘解放’将近一年了,对于我们复职的议论是‘呼之欲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呼之欲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描绘或刻画得极为逼真、传神,仿佛一呼唤就会立刻显现出来。后也广泛用于形容真相、结果或某种态势已经非常明朗,即将出现或揭晓。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演变及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解释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现代汉语词典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一召唤就会出来。形容绘画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极为生动逼真,仿佛随时可以走出来。后亦泛指事物即将显露或实现。”

    (来源:汉语大词典数据库


二、语源与演变

该成语最早见于北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形容画家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后经文人沿用,如清代毛际可《今世说序》中“呼之欲出,恍若亲聆”,语义逐渐扩展至文学描写与抽象事物的即将显现。


三、现代用法解析

  1. 艺术领域

    强调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例:“徐悲鸿的马匹肌肉线条遒劲,动态感呼之欲出。”

  2. 事件与真相

    指结果已趋明朗。例:“多方证据汇集,幕后主使的身份呼之欲出。”

  3. 趋势与态势

    形容事物即将发生。例:“新一轮技术革命已呼之欲出,将重塑产业格局。”


四、权威学术参考

  1. 语言学分析

    据《成语源流大词典》(刘洁修著),该成语通过“视觉动态化”的隐喻,将静态形象转化为动态预期,体现了汉语“以形喻理”的表达特色 。

  2. 认知语义研究

    学者指出其语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预期”的演变,符合人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规律(《汉语成语认知研究》,王寅,2012)。


权威引用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收录于《苏轼文集》,中华书局校注本.
  4. 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寅《汉语成语认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网络扩展解释

“呼之欲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ū zhī yù chū,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形象逼真
    形容画像或文学人物刻画得极为生动,仿佛一呼唤就会从画面或文字中走出来。此义项源自宋代苏轼《郭忠恕画赞序》中“恕先在焉,呼之或出”的描述。

  2. 事物即将显现
    引申为某件事的真相、结果等接近揭晓阶段,或新政策、计划等即将出台。例如:“真相呼之欲出”“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二、用法与结构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例句与应用

  1. 艺术领域
    “齐白石笔下的花鸟虫鱼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 事件描述
    “随着调查深入,案件真相已呼之欲出。”

五、扩展信息

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以上标注的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赫尔瀑布板税备战崩颠本字边隙毖勅笔墨畦径不怜悧财柱草贤常住奴尺泽慈帷词言摧方谠规砀极道真點播嫡传抚拭高擡明镜龟年鹤算过奬行夥寒宵轰天积畜金挺基质局度骏桀哐当昆玉潋灔历营拢统鸬鹚酒鹿马络纬面谈茗汁暮末镍钢牛米洽浃罄绝融怡三国尚齿实字水贼肆意妄为踏球戏踠辔猬栗文箫相术显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