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附铺的意思、寄附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附铺的解释

唐 宋 时一种代人出售物品并放高6*6*贷的商行。类似后世之当铺与寄卖商店。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霍小玉 ﹞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卖篋中服玩之物,多託於西市寄附铺 侯景先 家货卖。”《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七六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寄附铺》:“今世所在市井,有寄附铺, 唐 世已然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唐 时商业多至二百余行,每行总有较大的商店。据现有材料看,最大的商业当是放高6*6*贷的柜坊。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类似后世的当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寄附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寄附铺是唐宋时期由寺庙经营的特殊典当机构,兼具财物保管与抵押借贷功能,是古代金融业的重要形态之一。其核心含义与运作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寺院设立的典当行,接受民间动产(如衣物、首饰)作为抵押品发放贷款,同时提供贵重物品寄存服务。其名称源于“寄”(寄存)与“附”(抵押)的双重职能,常见于唐宋都市。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册第1093页;《中国金融史》(洪葭管著)第三章

二、历史背景与运作模式

  1. 宗教与经济结合

    唐代佛教寺院拥有免税特权与丰厚香火收入,具备资本优势。寺庙利用闲置资金开设寄附铺,既为民众提供融资渠道,亦增加寺院收益。

    来源:《唐代经济史研究》(李锦绣著)

  2. 业务双重性
    • 抵押借贷:抵押物估值后按比例放贷,逾期未赎则拍卖抵债(如《太平广记》载汴州僧“以衣物贷于人”)。
    • 有偿保管:商旅可付费寄存财物,凭凭证取回,类似现代保险柜服务。

      来源:《宋代商业史研究》(斯波义信著)

  3. 社会功能

    弥补官方金融机构不足,为平民和小商人提供短期周转资金,但利息常高于官营质库(当铺)。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相国寺周边“皆诸寺寄附铺”,可见其普及度。

    来源:《东京梦华录校注》(孟元老撰,伊永文校注)卷三

三、演变与消亡

南宋后,因官府对寺院经济管控加强及民间钱庄兴起,寄附铺逐渐衰落,职能被民营当铺取代。其运营模式对后世典当业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典当制度史》(曲彦斌著)第二章


权威参考文献原文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寄附铺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商业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代人出售物品和提供高利贷服务,其运作模式类似于后世的当铺与寄卖商店。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功能

    • 寄售服务:接受委托代售物品,如衣物、饰品等,从中赚取佣金。
    • 高利贷业务:提供抵押贷款,借款人需以财物作抵押换取资金,类似当铺的借贷形式。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提到,霍小玉曾通过西市寄附铺变卖物品,说明其在唐代已广泛存在。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也记载了当时市井中寄附铺的普及。

  3. 社会作用
    这类商铺为民众提供了财物变现和短期融资的渠道,尤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性。

  4. 与现代机构的对比
    寄附铺结合了当铺的抵押借贷和寄卖商店的代售功能,可视为两者的早期形态,但高利贷属性更为突出。

需注意,部分资料可能将“寄附铺”拆解为“寄存物品的店铺”,但结合历史文献,其核心定义更偏向综合性商行。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失业薄谴北土拨调漕运层轩衬道袍陈王赋辞采大大单帐冬烘头脑发窘葛仙米攻禜瞽见古律尺涵受横延堠子话谈回忌讲武戒励积威款宴扩充累形流易龙潜凤采论客臝兰车落落陀陀卖方盲风怪雨麻雀牌没爪蟹奇薄钦犯青盘屈己讱默蜃窗渗漉神枕施洋漱玉索索索头素芝擡估泰武摊损套中人跳梁小丑通判土音相混显庆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