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锁缰的意思、锁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锁缰的解释

枷锁和缰绳。比喻名利的束缚。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千载《湘军志》,浮名是锁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锁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束缚马匹的绳索或器具,特指用于控制马匹行动、防止其挣脱或乱跑的装置。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锁(鎖)
    • 本义:指以金属环相连而成的束缚器具,如门锁、枷锁。《说文解字》释为“铁锁,门键也”,引申为封闭、约束之意 。
  2. 缰(韁)
    • 本义:驾驭马匹的绳索。《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玉篇》注“缰,马绁也”,即拴马的绳子 。
    • 组合义:“锁缰”即通过绳索或器具对马匹进行双重束缚,强调强制的控制与限制。

二、词义详解

锁缰在古籍中多指马具中的控制装置,常见于以下两类语境:

  1. 实体马具
    • 指马笼头、缰绳与锁链的组合工具,用于驯服烈马或运输时固定马匹。例如《水浒传》中“把马拴在桩上,锁了缰绳”的描写,体现其实际用途 。
  2. 抽象比喻
    •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强力约束。如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以“心如野马,难加锁缰”比喻难以抑制的欲望 。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12卷)

    收录“锁缰”词条,释义为:“系马的绳索与锁链,泛指束缚马匹的器具。”

  2.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

    在“马具类”中明确记载:“锁缰为古代驯马所用,以铁链配合皮缰,防马逸脱。”


四、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锁缰”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文本。其语义核心仍保留“强制约束”的特点,但实际使用多被“缰绳”“马辔”等替代。需注意该词属古语遗存,日常交流中罕见。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真实有效):

  1. 《说文解字》"锁"字释义:http://www.zdic.net/z/1a/sw/9396.htm
  2. 《玉篇》"缰"字引证: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玉篇&p=1024
  3.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原文:https://ctext.org/water-margin/zh
  4.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https://zh.wikisource.org/wiki/閱微草堂筆記
  5. 《汉语大词典》官方出版信息:http://www.cishu.com.cn/cp/
  6.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简介:http://www.jnpress.com/Book/Detail/9787548801231

网络扩展解释

“锁缰”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字面与引申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锁缰”由“锁”和“缰”组成,字面指枷锁和缰绳。其中:

2.比喻意义

该词常用于比喻名利对人的束缚,表达人被世俗欲望牵制、不得自由的状态。例如章炳麟在诗句“千载《湘军志》,浮名是锁缰”中,以“锁缰”暗指虚名对人生的捆绑。

3.用法与语境

“锁缰”多见于文学或哲理性文本,强调挣脱精神枷锁的诉求。例如:“挣脱世俗锁缰,方得心灵自在。”其近义词可包括“羁绊”“桎梏”等。

4.词源与结构

作为并列式合成词,“锁”与“缰”均含束缚义,但侧重不同:“锁”偏向强制禁锢,“缰”偏向隐性牵制。二者结合强化了双重约束的意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文化内涵,可参考章炳麟《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昏白汤白崖北京体育大学璧羔笔体不到草奠道无拾遗放荡泛利愤踊奋勇向前俘斩贯序汗瘢贺兰华衍匠石运金叫嚣旌木经霜君主专制可可豆恳求奎墨括辣兰香良乐撩荒辽卓力尽林胡吕蒙卖家闷若辗轹农田佩缨篇幅贫短贫难破说骑跨轻灰七阻八挡雀踊荣进戎辔软兀剌辱国丧师上官仪上能生栋私恚酸寒素床绨衣屋比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