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瞿然的意思、瞿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瞿然的解释

(1).畅厉貌;惊视貌。《礼记·檀弓上》:“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簀与!’ 子春 曰:‘止。’ 曾子 闻之,瞿然曰:‘呼!’”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从事因 安 ( 袁安 )致书於令, 安 曰:‘公事邪?则有邮驛。今因公曹,是有私也。’辞不肯受,从事瞿然而止。”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瘮懍,毛髮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 史公 ( 史可法 ),公( 左光斗 )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

(2).惊骇貌。《礼记·檀弓下》:“ 邾娄定公 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 陆德明 释文:“瞿,本又作惧。”《汉书·吴王刘濞传》:“ 胶西王 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新唐书·李绛传》:“‘臣乃为陛下谨出纳,乌有羡赢哉?若以为献,是徙东库物实西库,进官物结私恩。’帝瞿然悟。”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有盗贵妃冢,斩首竿以枪。于时奸宄民,瞿然始惩创。” 茅盾 《子夜》十八:“便在这短短的夏夜,她也瞿然惊觉了三四遭。”

(3).惊喜貌;惊悟貌。《庄子·徐无鬼》:“ 子綦 瞿然喜曰:‘奚若?’”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喜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 颜 不死,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 颜 苦 孔 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祗其所以为乐也与!’”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瞿然"是汉语书面用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表示惊愕之态 《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惊视貌;惊愕貌",指人因外界刺激突然产生的惊恐或诧异神情。该词源自古汉语,《礼记·檀弓》有载"公瞿然失席",描绘人物受惊后猛然起身的状态。清代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则刻画了左光斗听到史可法名字时骤然凝神的细节。

二、引申为警惕专注 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引申义,表达警觉专注的状态。如《庄子·徐无鬼》"子綦瞿然喜曰",此处通过"瞿然"强化人物从沉思到豁然开朗的神态转变。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保留古语色彩,常见于历史小说及学术论著。

近义词辨析方面,"瞿然"较"愕然"更具动作性,常伴随肢体反应;与"骇然"相比则程度稍轻,多指瞬间的惊诧而非持续恐惧。构词上,"瞿"本义为鸟类惊视之态,《说文解字》释作"鹰隼之视也",后加"然"字缀强化状态描写。

网络扩展解释

“瞿然”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读音

读音:jù rán(多数权威来源采用此读音,如)。部分文献标注为qú rán,但现代常用读音为jù rán。

二、主要义项与例证

  1. 惊视、惊骇貌

    • 描述因意外或恐惧而突然睁大眼睛、神情紧张的状态。
    • 例:《礼记·檀弓下》记载邾娄定公听闻臣子弑父时“瞿然失席”,即惊骇到离席;《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胶西王“瞿然骇曰”,均体现此义。
  2. 惊喜或惊悟貌

    • 表示因突然领悟或意外之喜而神情变化。
    • 例:《庄子·徐无鬼》中子綦“瞿然喜曰”,展现惊喜之态;《新唐书》中唐宪宗听李绛谏言后“瞿然悟”,指醒悟。
  3. 畅厉、警觉貌

    • 强调神情严肃、高度警觉的状态。
    • 例:《礼记·檀弓上》中曾子“瞿然曰”,体现制止他人时的严厉。

三、字形与词源

“瞿”为会意字,从“隹”(短尾鸟),本义为鸟类受惊时瞪视的样子,后引申为人类相似的神态()。这一演变解释了其与“惊视”相关的核心含义。

四、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瞿然”多用于文学或学术场景,需注意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例如冰心在散文中用“瞿然惊悦”形容既惊且喜的复杂情绪()。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详细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操意插秧乘胜追击慈隐倒了架低隘点厾點召顶收堵口焚轮粪壤府号甘蔗棍宫乐贵嫔国律鼓柝海派花臊忽剌巴儿葭莩娇惰骄豪矫僞交语节油冏卿决事鞠稚开济哭竹列徒龙驭上宾露富蜜课南道主人弄椀披昌娉会铺滕嵌缝蕎麦清輭琴工绮疎畎夷神鬼难测誓死不渝双红拜帖稣活俗喧淘淘蜓蚞铜竹律橐橐兔走鹘落五劳五品孙相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