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瞿然的意思、瞿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瞿然的解释

(1).畅厉貌;惊视貌。《礼记·檀弓上》:“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簀与!’ 子春 曰:‘止。’ 曾子 闻之,瞿然曰:‘呼!’”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从事因 安 ( 袁安 )致书於令, 安 曰:‘公事邪?则有邮驛。今因公曹,是有私也。’辞不肯受,从事瞿然而止。”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瘮懍,毛髮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 史公 ( 史可法 ),公( 左光斗 )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

(2).惊骇貌。《礼记·檀弓下》:“ 邾娄定公 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 陆德明 释文:“瞿,本又作惧。”《汉书·吴王刘濞传》:“ 胶西王 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新唐书·李绛传》:“‘臣乃为陛下谨出纳,乌有羡赢哉?若以为献,是徙东库物实西库,进官物结私恩。’帝瞿然悟。”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有盗贵妃冢,斩首竿以枪。于时奸宄民,瞿然始惩创。” 茅盾 《子夜》十八:“便在这短短的夏夜,她也瞿然惊觉了三四遭。”

(3).惊喜貌;惊悟貌。《庄子·徐无鬼》:“ 子綦 瞿然喜曰:‘奚若?’”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喜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 颜 不死,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 颜 苦 孔 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祗其所以为乐也与!’”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瞿然”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读音

读音:jù rán(多数权威来源采用此读音,如)。部分文献标注为qú rán,但现代常用读音为jù rán。

二、主要义项与例证

  1. 惊视、惊骇貌

    • 描述因意外或恐惧而突然睁大眼睛、神情紧张的状态。
    • 例:《礼记·檀弓下》记载邾娄定公听闻臣子弑父时“瞿然失席”,即惊骇到离席;《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胶西王“瞿然骇曰”,均体现此义。
  2. 惊喜或惊悟貌

    • 表示因突然领悟或意外之喜而神情变化。
    • 例:《庄子·徐无鬼》中子綦“瞿然喜曰”,展现惊喜之态;《新唐书》中唐宪宗听李绛谏言后“瞿然悟”,指醒悟。
  3. 畅厉、警觉貌

    • 强调神情严肃、高度警觉的状态。
    • 例:《礼记·檀弓上》中曾子“瞿然曰”,体现制止他人时的严厉。

三、字形与词源

“瞿”为会意字,从“隹”(短尾鸟),本义为鸟类受惊时瞪视的样子,后引申为人类相似的神态()。这一演变解释了其与“惊视”相关的核心含义。

四、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瞿然”多用于文学或学术场景,需注意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例如冰心在散文中用“瞿然惊悦”形容既惊且喜的复杂情绪()。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详细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瞿然

瞿然(qú rá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突然间明白或完全惊醒过来。它由“目”和“且”两个部首组成,总计七个笔画。

来源及繁体字

瞿然一词可以追溯到《汉书·王莽传》中,用以形容有人突然间清醒自悟。在繁体字中,瞿然的写法是「䜌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瞿然的写法并不相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代瞿然的写法为“覷然”,其中“覷”是“目”部的古体。由于字形演变,瞿然的写法逐渐变为现在的形式。

例句

他刚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但当他亲眼见到孩子们的笑容时,他瞿然了。

组词

瞿然可以构成一些相关词语,比如:瞿然不悟、瞿然大悟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瞿然的近义词有顿悟、恍然大悟。而与瞿然相反的词则是困惑、犹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