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的意思、洞霄的详细解释
洞霄的解释
道观名。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大父 元祐 间自 湖南 宪请宫祠归, 景修 尝以诗寄曰:‘闻説年来请 洞霄 ,江湖奉使久勤劳。’”详“ 洞霄宫 ”。
词语分解
- 洞的解释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霄的解释 霄 ā 云:云霄。霄汉(a.云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天空:九霄。重(巒 )霄。霄壤(天和地,喻相去很远)。 壤 笔画数:; 部首: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洞霄”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如下:
1.基础释义
- 拼音:dòng xiāo(注音:ㄉㄨㄥˋ ㄒ一ㄠ)。
- 释义:指道观名称,特指道教宫观“洞霄宫”。
2.历史沿革
- 起源:洞霄宫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浙江余杭大涤洞前建宫投龙简祈福。唐代扩建后称“天柱观”,宋代正式定名“洞霄宫”,并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
- 地位:与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等齐名,是江南地区重要的道教圣地。
3.文学与文化关联
- 诗词引用:宋代文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提及洞霄宫,如“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反映其作为宫观的功能及历史背景。
- 文学著作:元代《洞霄诗集》收录了与洞霄宫相关的诗文,体现其在文学地理中的书写价值。
4.地理位置
- 具体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原临安市)青山湖街道的大涤山中峰下,毗邻大涤洞,环境清幽,道教文化底蕴深厚。
“洞霄”一词狭义指洞霄宫这一道教建筑,广义则承载了从汉代到宋代的历史文化记忆,并在文学作品中成为隐逸修行或道教文化的象征。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建筑形制或宗教活动,可参考地方志或道教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洞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高远的山洞或深远的天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洞(山洞),右边是霄(天空),共有12个笔画。
洞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东方未明》中,用来形容东方天空的开阔和高远。在繁体字中,洞霄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相似。洞霄可以用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洞霄宝剑、洞霄之洞等。与洞霄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天幕、穹宇、苍穹等;相反义词可用地下、地底等表示。以下是一个例句:"登上山顶,望着洞霄碧蓝的天空,心情无比舒畅。"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