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灌佛的意思、灌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灌佛的解释

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 释迦牟尼 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宋书·刘敬宣传》:“四月八日, 敬 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南史·张融传》:“王母 殷淑仪 薨,后四月八日建斋并灌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灌佛(guàn fó)是汉语佛教术语,指佛教仪式中为佛像沐浴的宗教活动,亦称“浴佛”。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以香汤灌洗佛像,象征净化身心、纪念佛陀诞生,并积累功德。以下从词义、仪式内涵与文化背景三方面详解:


一、词源释义

“灌”本义为浇注、倾倒(《说文解字》:“灌,溉也”),引申为宗教仪式中的涤荡、净化;“佛”即佛陀。二字组合特指对佛像行沐浴之礼,最早见于南北朝佛典,如《高僧传》载:“四月八日浴佛,以香汤灌像。”


二、仪式内涵

  1. 象征意义

    灌佛仪式源于释迦牟尼诞生传说:佛陀降生时,九龙吐水为其沐浴(《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卷)。信徒以香汤灌洗佛像,既重现圣迹,亦隐喻涤除内心烦恼,如《浴佛功德经》云:“以净水灌沐如来,亦为自净其心。”

  2. 仪轨流程

    仪式通常在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以香花、草药熬制的“浴佛水”灌洗太子像(佛陀幼年形象),同时诵经祈福。唐代《寺院行事钞》详载:“以金盘盛香汤,次第灌浴,复以净巾拭像。”


三、文化传承

灌佛仪式自东汉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亦描述北京寺庙“香汤浴佛,观者纷至”。此习俗至今留存于汉传、藏传佛教寺院,成为重要的宗教与文化实践。


参考资料

  1. 佛典文献:《浴佛功德经》(大正藏第16册)、《过去现在因果经》(大正藏第3册)
  2. 史籍记载:[梁]慧皎《高僧传》、[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3. 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灌佛”词条、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网络扩展解释

灌佛,又称“浴佛”,是佛教的重要仪式之一,其含义和习俗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核心形式 指用名贵香料浸泡的清水灌洗佛像的宗教活动,象征净化心灵、纪念佛陀诞生。这一仪式体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虔诚与敬仰。

2. 时间与起源 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相传此日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南北朝时期已有明确记载,如《宋书》提到刘敬宣在四月八日参与灌佛。

3. 仪式方式 • 使用混合多种香料的水(如檀香、沉香等),以表达对佛的殊胜供养; • 灌洗动作既具象征意义,也包含洗涤自身业障的修行内涵。

4. 历史与文学印证 该仪式在历代文献中均有体现,如宋代葛胜仲诗句“热际初经四月八,磨香灌佛晓泉寒”,清代陈宝琛诗“滴灌佛顶甘醍醐”均描绘了这一场景。

5. 文化意义 通过具象化的仪式行为,既传承佛陀诞生的传说,也强化信徒对佛法精神的体悟,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别人正在浏览...

报冤辈旅便索并力比踪持权合变炊事班醇味待沽悼念地主断坏杜断房谋夺适杜诗恩荣宴泛常飞撚滚落禾更熇熇假楼计律禁饬井管拘墟矜懻激扬卷耳军库军帑可望不可即孔业纩緜宽怀大度良沃漓淋啰囌曼衍鱼龙马裘猛寒描摸魔掌木架母临配极日记本沈钓神经战申励世嫡石墨树腰松鹤俗书素质条令土曜无波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