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湖;沼泽。 晋 陶潜 《时运》诗:“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荔﹞, 河北 平泽率生之。 江东 颇有此物,人或种於阶庭,但呼为旱蒲。”《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为 宋明帝 所疑,被徵为黄门郎,深怀忧虑,见平泽有群鹤,仍命笔咏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部·马兜铃》﹝集解﹞引 马志 《开宝本草》曰:“独行根生古堤城旁,所在平泽丛林中皆有之。”
“平泽”一词的含义可从字面、引申义及文化背景三个层面解析:
基本释义
由“平”(平静、平坦)和“泽”(湖泽、水域)组合而成,原指平坦的湖泽或沼泽地带,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自然景观。例如晋代陶潜《时运》诗中的“洋洋平泽”即描绘广阔平静的水域。
引申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平泽”被赋予象征意义,比喻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状态。这一用法强调“平”的安定性与“泽”的滋养性结合,表达对和谐社会的期许。
其他语境
“平泽”既可指具体自然地貌,也可抽象表达社会理想,其内涵随语境变化而丰富。
平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平”和“泽”。
“平”字的部首是“平”字头,由五画组成,读音为“píng”;“泽”字的部首是“水”字底,由八画组成,读音为“zé”。
平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表示平静的湖泊或沼泽地。
在繁体字中,平泽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平泽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中,“平”字由六个笔画组成,形状呈方形,字形中间有一横;“泽”字由五个笔画组成,形状像一个由水滴形成的水池。
1. 这片平泽上倒映着夕阳,美得令人陶醉。
2. 走过一片平泽,我们来到了一个宁静的村庄。
平原、平静、泽国、绿泽等。
湖泊、池塘、沼泽、水潭等。
山峰、高地、干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