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千佛山的意思、千佛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千佛山的解释

山名。一称 历山 。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南郊。相传 舜 耕田于此,故又名 舜耕山 。山中岩壁凿有 北魏 及 隋 开皇 年间佛象千数。有 龙泉洞 、 观音堂 等名胜古迹。《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千佛山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境内的历史名山,古称"历山",因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山崖上镌刻大量佛像而得名。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千"为数量词,泛指众多;"佛"源自梵语"Buddha",指觉悟者;"山"指地质隆起形成的地貌形态。三字组合构成专有名词,特指济南市这一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积淀的佛教圣地。

据《济南市志》记载,千佛山现存隋代摩崖造像130余尊,其中"极乐洞"供奉的弥勒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像高逾2.8米,造像风格融合北魏清秀与唐代丰腴特征,具有重要艺术价值。清代学者任弘远在《趵突泉志》中描述:"山岩半腹,列镌石佛,大小不下千数",印证了名称的由来。当代宗教建筑如万佛洞、千佛崖等景观,延续了佛教文化脉络,构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独特人文地理格局。

该山体属泰山余脉,海拔285米,地质构造为寒武纪石灰岩,经长期风化形成多级台地地貌。植被覆盖率达96%,现存古树名木中,唐代古槐与明代银杏仍枝繁叶茂,见证着千余年的人文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千佛山”是山东省济南市的重要地标和文化名胜,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名称由来
    古称“历山”,因传说舜帝曾在此耕田,得名“舜耕山”。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年),因佛教盛行,依山势雕刻数千尊佛像,故改称“千佛山”。

  2. 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位于济南市南郊,属泰山余脉,海拔285米,占地约166公顷,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历史与文化意义

    • 唐代建“兴国禅寺”,成为佛教圣地;
    • 元代起每年重阳节举办庙会,“佛山赏菊”为济南八景之一;
    • 现存北魏至隋代的摩崖佛像群,以及龙泉洞、观音堂、舜祠、鲁班祠等古迹。
  4. 相关传说与文献记载
    清代刘鹗《老残游记》中提及千佛山景观,描述其“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相间”的景致,印证了其作为历史名山的文化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暗诵碧滩博闻强记孱蒙称县慈父递禀短蕃匠顿瘵蕃踏蕃卫匪窟封姨负利率割裂贯额关节点顾报嬀女牯牛岭坏坯子回溯活形活现狡妒交泰甲状软骨几及峻洁巨嫂量体裁衣灵河率刻妙趣横生名正理顺木制品内属孽风乾乔锲薄秦宫钦重球场劝驾日课上江省薄属行四望宿藏素劄桃胶逃溃讨袭投书脱屣往年亡徵万状温饫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