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燃点银灯。 南朝 梁 戴暠 《月重轮行》:“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闽 徐夤 《灯花》诗:“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2).指炼丹。 宋 苏轼 《赵康靖公神道碑》:“中官 邓保吉 引剩员禁中烧银,公力言其不可。”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二:“世言躁进者有 夏侯嘉正 ,以右拾遗为馆职。平生好烧银,而乐文字之职。常语人曰:‘吾得见水银壹钱,知制誥一日,无恨矣。’”
“烧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因灾祸或战乱导致财产大量损失,比喻财富如银被烧毁般消失。此用法常见于文学描述,强调突发的财富消耗。
指清代兴盛的银珐琅工艺(又称“银蓝”),即在银器表面烧制珐琅釉料,尤以蓝色釉料与银色相衬为特色。此工艺多见于苏州、北京等地。
闽南语中可表示“烧纸钱”,如福建厦门地区用“烧银”指代祭祀活动中的焚化纸钱行为。
烧银是指将银熔化为液体状态的过程,常用于制作银器或进行银炉等手工艺品的制作。通过高温将银熔化后再进行雕刻和制作工艺,使得银器造型更加精美,光泽更加亮丽。
拆分部首:火 + 钅(金的部首)
笔画:烧(10画),银(11画)
烧银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烧银的技术和工艺流传。而繁体字“燒銀”是中文传统字符的一种形式,用于传统的汉字书写。
在古代,烧银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烧银的“烧”字有时会写作“焼”,“银”字可能会写作“銀”。
他们正在烧银制作一只华丽的银灯。
1. 烧银器:指用烧银的工艺制作的银器。
2. 烧银炉:用于烧制银器的炉子。
3. 烧银技艺:烧银的工艺和技术。
熔银:与烧银意思相近,指将银熔化为液体状态。
凝固银:指将银从液体状态恢复成固态的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