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牲的意思、牢牲的详细解释
牢牲的解释
祭祀用的牺牲。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考钟馈肴核,戞鼓侑牢牲。”《新五代史·世家序》:“剥剽弗堪, 吴 越 其尤,牢牲视人, 岭蜑 遭 刘 。”
词语分解
- 牢的解释 牢 á 养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
- 牲的解释 牲 ē 家畜:牲口。牲灵。牲畜。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 笔画数:; 部首:牜;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牢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牢牲指祭祀时使用的牲畜。其中:
- “牢”:本义为养牲畜的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猪)。古代祭祀中,牛、羊、豕三牲全备称“太牢”,仅用羊、豕称“少牢”。
- “牲”:特指祭祀用的家畜,如牛、羊等。
二、文献出处
- 唐代韩愈、孟郊《城南联句》:“考钟馈肴核,戞鼓侑牢牲。” 这里“牢牲”指祭祀时以牲畜献祭,伴随鼓乐仪式。
- 《新五代史·世家序》:“牢牲视人,岭蜑遭刘。” 此句以“牢牲”喻指被牺牲的对象。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祭祀礼仪或引申为“被牺牲的事物”。例如:
- 祭祀场景:如“太牢”“少牢”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的标准配置。
- 比喻义:可指为某种目的而付出的代价,但此用法较少见。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牢牲的意思
牢牲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为了守住某种利益而拼命牺牲,甚至不顾自身的安危。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牢牲的部首是牛,共有9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牢牲的来源可以追溯至《诗经·小雅·荡》:“无念尔室,无怨尔居,方将尔牢,言辞其如。”在古代汉字的繁体中,该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牢牲的写法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它的字形依然保留着现代写法的基本结构。
例句
1. 为了国家的安全,他毅然选择牢牲。
2. 在这次拯救行动中,有许多勇士们牢牲了。
组词
1. 生牲:指祭祀时杀死的牲畜。
2. 死牲:指已经死亡的牲畜。
3. 牲畜:指用来养活人类、提供农业劳动力的动物。
近义词
1. 忠诚
2. 奉献
反义词
1. 自私
2. 势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