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猛超群。《西京杂记》卷五:“ 武帝 时, 郭舍人 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於中,恶其矢跃而出也。 郭舍人 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餘反,谓之驍。言如博之掔梟於掌中,为驍杰也。”《周书·文帝纪上》:“直阁将军 鲜于康仁 ,忠亮驍杰,爪牙斯在。” 元 姚燧 《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将 楚 姓者,惮其驍杰,与一军多冒法难驭,谋歼之。”
“骁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由“骁”和“杰”组成: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作为人名时,强调“不屈不挠”“智慧出众”等品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西京杂记》《周书》等典籍原文。
骁杰(xiāo ji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勇敢、英勇、有决心的人或事物。通常用于褒义,表示对于个体或团体的赞美和崇敬。
骁(马骨):部首马(一)+ 10画
杰(木):部首木(本)+ 7画
骁杰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史记·魏公子列传》。繁体字为「驍傑」。
古时候,写作「骁杰」的汉字有时候也可以分成两个字分开写:「骁」和「杰」。
1. 他是一位骁杰的战士,在战场上勇敢无畏。
2. 这支球队凭借骁杰的表现,赢得了冠军。
1. 骁勇:形容勇敢而强劲有力。
2. 杰出:形容才能出众、突出的。
3. 杰作:指出色的作品或成就。
1. 英勇:形容勇敢、勇猛。
2. 勇敢:形容毫不畏惧、敢于面对困难。
怯懦:形容胆小、畏缩,相反于骁杰的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