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符的意思、军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符的解释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诗:“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明 沉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伍子胥 :(断然)拿我的军符来!(他从裨将手中取来军符,交与 被离 )去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符,汉语词汇,指古代中国军队中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符节或令牌,是军事权威和信用的象征。其名称源自“符”字的含义,即凭证或信物,常以特定形制(如虎形)制作,故又称“虎符”。在历史语境中,军符由君主或最高军事统帅颁发,只有持有者才能合法调动军队,确保军事行动的机密性和可靠性。例如,战国时期的秦国虎符,分为两半,君主与将领各持一半,合符后方能生效,体现了古代军事制度的严谨性。现代汉语中,军符一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比喻性表达,如形容某人掌握关键权力。

来源:《汉语大词典》、《辞海》

网络扩展解释

军符是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中的重要凭证,具有多重含义和用途:

  1. 基本含义
    军符指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通常由金属或玉石制成,分为两半,朝廷和将领各持其一,需两半契合方可验证指令真伪。其作用包括身份标识、阵营区分及传达军令()。

  2. 历史应用
    在唐代,军符用于紧急调兵。例如杜甫诗句“军符侯印取岂迟”描述了快速启用军符的场景()。明代沈明臣的《凯歌》也提到“密领军符号令明”,体现其保密性和权威性()。

  3. 象征意义
    军符不仅是实物,还象征军事统帅权()。成语中常以“执掌军符”比喻掌控兵权,如《胆剑篇》中伍子胥以军符调动兵力()。

  4. 补充说明
    军符与“兵符”常互换使用,但严格来说,“兵符”更侧重调兵功能,而军符涵盖更广的军事指挥权()。

如需具体历史案例或文学作品引用,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败境傍险保惜不顿不切实际曹社长镵逞味吃教吹葭大荒落敌垒谛玩嘟嘟独根女耳余放火法线古先生古艳禾耳皇宬黄连树桀敖不驯计日奏功娟嬛濬川军士克歼礼赐灵机龙矩纶恩沦湮琭簌蛮功蛮书梅柳密率逆暴偶像牵萝莫补奇服七十二帝取亲日辔善类审考是答儿饰僞说不定滩户梯愚入圣铜黛文书婺女无天事翔折下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