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玉案的意思、青玉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玉案的解释

(1).青玉所制的短脚盘子。名贵的食用器具。《文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刘良 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一说为青玉案几。见 李善 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2).借指回赠之物。 唐 刘复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唐 皮日休 《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 新饼截云腴。”

(3).泛指古诗。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 宋 叶适 《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明 刘兑 《娇红记》:“从今后把緑纱窗红烛下,写春情的鸞歌凤曲,推敲得稳。把青玉案锦笺中,寄别恨的鴈帖鱼封,对勘得真。”

(4).词牌名。名本 汉 张衡 《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 宋 贺铸 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玉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青玉制成的承托器皿

“青玉”指色泽青碧的玉石,“案”在古代指盛放食物或物品的托盘、几案。因此“青玉案”本义指用青玉雕琢而成的贵重承具,常见于贵族宴饮场景。此义项突显古代玉器文化的礼仪性与阶级象征,如《周礼·考工记》载“玉人之事”即包含此类器皿制作规范。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文学典故:张衡《四愁诗》的意象符号

东汉张衡《四愁诗》名句“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将“青玉案”塑造为高雅情感的馈赠载体。此处“案”通“碗”,代指精致容器,诗人以青玉器皿回赠锦绣,隐喻文人雅士间以珍品寄情的精神交往模式。该典故成为后世诗词化用经典,如颜师古注《汉书》引此诗释“案”字通假。

来源:《乐府诗集》(中华书局)

三、词牌名称:宋代流行的曲调范式

唐宋时期,“青玉案”演变为固定词牌名,属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更是千古绝唱。此词牌肇因多与张衡诗相关,如《钦定词谱》载:“取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为名”。辛弃疾、苏轼等均有名作传世。

来源:《全宋词》(中华书局)

补充说明

“案”字在此需注意通假现象:先秦两汉文献中常与“碗”互通,故“青玉案”亦可解作青玉碗。此义在《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考据中有明确辨析,体现汉语词义的历时演变特征。

“青玉案”从具体器物升华为文化符号,贯穿物质文化、文学意象与音乐文学三重维度,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互文性的典型语例。

网络扩展解释

“青玉案”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词牌名

  1. 来源:取自东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
  2. 格式: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3. 代表作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最为经典,描绘元宵盛景与人生哲理。

二、器物含义

  1. 青玉制器皿:指青玉制成的短脚盘子或案几,属名贵食器(张衡诗中“案”读wǎn,与“碗”同义)。
  2. 文化意象:象征珍贵回礼或美好事物,如苏轼诗句“未办报君青玉案”。

三、读音争议

四、文学延伸

“青玉案”既是宋词经典词牌,亦承载古代玉器文化,读音与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分析。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诗词,可参考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衫伴读报到薄媚变骇扁卢兵不雪刃碧蹄簸荡残荼超言稠密传读穿宵连夜雌弱担保典蒙递诗筒督压方谋发潜沸涫風績丰屋延灾负牛官众邗溟沟含污忍垢涵渍虺蝮降乩嘉时机房金箱救安局囿勘覆袴襦歌羸骸脸庞鳞差龙东麦花幔室茂林修竹美中不足明漪民主社会主义鸟机逆恶披绎卡脖子嬛薄人雄埽夷审视題目正名透示土蛰挽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