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磨盾鼻”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该词的字面意思是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拟檄文,典出《北史·荀济传》。据记载,荀济曾在盾牌把手上磨墨撰写军事文书,后来引申为代指在军队中从事文书工作。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因固执而不肯改变错误”,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建议以《北史》及宋代诗词用例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北史·文苑列传》或宋代相关诗词注解。
磨盾鼻(mó dùn bí)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三个字组成。其中,磨(mó)是由石头和麻组成的部首,鼻(bí)是由自己形象的小鼻部首组成,盾(dùn)是由皿和寸组成的部首。
磨盾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的医学术语。它用来形容人体鼻子部位的一种病理现象,即鼻子粘腻而重。另外,繁体字“磨盾鼻”在写法上并无区别。
在古代,磨盾鼻是以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形式书写的。篆书中的磨盾鼻字形复杂,笔画繁多,隶书中的磨盾鼻字形逐渐简化,楷书中的磨盾鼻字形更加工整。
例句:
1. 他患有磨盾鼻,需要定期清洁和护理。
2. 医生诊断出他的鼻子属于磨盾鼻范畴。
组词:
1. 磨石鼻
2. 鼻盾磨
3. 磨鼻盾
近义词:
1. 粘腻鼻
2. 湿重鼻
3. 油腻鼻
反义词:
1. 干燥鼻
2. 清爽鼻
3. 轻盈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