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灭息的意思、灭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灭息的解释

亦作“ 灭熄 ”。1.消亡;止息。《荀子·成相》:“仁人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 墨 术行。”《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説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唐 段文昌 《享太庙乐章》诗:“泽周八荒,兵定四极。生物咸遂,羣盗灭息。”

(2).指除灭。 宋 曾巩 《祭孔长源文》:“迺使 荆 粤 ,銓材著职,灭熄苛嬈,苏僵博瘠。”

(3).熄灭。《史记·龟策列传》:“日月并蚀,灭息无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但现在灯笼里的蜡烛大概烧完了,精疲力尽,火光该灭熄了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灭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核心解释,并结合文献示例说明如下:

  1. 消亡;止息
    指事物逐渐消失或停止。例如《荀子·成相》提到“礼乐灭息”,形容礼乐制度衰败;《汉书·董仲舒传》则用“邪辟之説灭息”表示错误学说被消除。唐代段文昌的诗句“羣盗灭息”也指盗贼活动平息。

  2. 除灭;清除
    强调主动消灭某事物。如宋代曾巩在《祭孔长源文》中描述“灭熄苛嬈”,意为铲除严苛政策。

  3. 熄灭
    指火或光的消失。《史记·龟策列传》中“灭息无光”描述日月同蚀时的黑暗;现代作家徐迟也用“火光该灭熄”比喻灯火熄灭。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荀子》《汉书》《史记》等经典文献用例,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灭息

《灭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火焰熄灭、热情消失。它可以被拆分成“火”和“息”两个部首,而它的总笔划数为12。

该词源自于古代汉语,最初的写法是“滅息”,在繁体中保留了这一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多变,所以现在的简体字写法与繁体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灭息》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灭息》的例句:

火焰熄灭后,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片灭息的黑暗。

她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工作的兴趣也在慢慢灭息。

他们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地抑制住了这场火灾的蔓延,使局势渐渐灭息。

以下是一些与《灭息》相关的词语:

以下是《灭息》的反义词:

综上所述,《灭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火焰熄灭、热情消失。它的拆分部首是“火”和“息”,总笔划数为12。源自古代汉语,有多种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它的一些组词有熄灭、熄灯、消逝和热情,反义词有燃烧、激情、燃薪和热情高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