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灭息的意思、灭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灭息的解释

亦作“ 灭熄 ”。1.消亡;止息。《荀子·成相》:“仁人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 墨 术行。”《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説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唐 段文昌 《享太庙乐章》诗:“泽周八荒,兵定四极。生物咸遂,羣盗灭息。”

(2).指除灭。 宋 曾巩 《祭孔长源文》:“迺使 荆 粤 ,銓材著职,灭熄苛嬈,苏僵博瘠。”

(3).熄灭。《史记·龟策列传》:“日月并蚀,灭息无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但现在灯笼里的蜡烛大概烧完了,精疲力尽,火光该灭熄了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灭息"是古汉语中具有多层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解析:

一、基本词义构成 "灭"字本义指火源断绝,《说文解字》释为"尽也";"息"字甲骨文作鼻息之形,引申为呼吸停止。二字组合形成"事物彻底终止"的意象,《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犹止息"(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版)。

二、哲学引申义 在先秦典籍中,该词常承载自然规律意涵。《荀子·成相》载"万物灭息",指事物发展至终极状态的自然消亡过程,体现古人"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来源:中华书局《荀子集解》)。

三、古代司法术语 秦汉律令文献可见特殊用法,《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罪灭息"指犯罪记录消除,反映古代刑法的时效制度(来源:文物出版社《云梦睡虎地秦墓》考古报告)。

四、现代语义流变 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其"平息争端"的引申用法,如"灭息干戈",该释义被《现代汉语词源》列为二级义项(来源:语文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在《辞源》修订本中完整呈现,从具体物理现象扩展到抽象社会概念,形成贯穿三千年的语义链条(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网络扩展解释

“灭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核心解释,并结合文献示例说明如下:

  1. 消亡;止息
    指事物逐渐消失或停止。例如《荀子·成相》提到“礼乐灭息”,形容礼乐制度衰败;《汉书·董仲舒传》则用“邪辟之説灭息”表示错误学说被消除。唐代段文昌的诗句“羣盗灭息”也指盗贼活动平息。

  2. 除灭;清除
    强调主动消灭某事物。如宋代曾巩在《祭孔长源文》中描述“灭熄苛嬈”,意为铲除严苛政策。

  3. 熄灭
    指火或光的消失。《史记·龟策列传》中“灭息无光”描述日月同蚀时的黑暗;现代作家徐迟也用“火光该灭熄”比喻灯火熄灭。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荀子》《汉书》《史记》等经典文献用例,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巴人下里备耕鞭擗并封裁判官出乖露丑春半娖搦聪警大枣彫毁抵负都伯富大脯饩篙眼根原光济汉礼囫囵货料湔湔减色节删即或救疗究明克勉阃才老举烙铁联吟离方遁员李猫鸾旌庐庑抹牌内部联系年号偏从漂絮乔公道窃据要津清浄无为器重荣耻饍饮守庚申铁笔通禀同位语,同位词铜乐队驼毧王路堂位居卫生厅握铅线靴小五金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