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裘葛的意思、裘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裘葛的解释

(1).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汉 何休 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6*服。”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於人耳。”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於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2).借指寒暑时序变迁。 元 柳贯 《睡馀偶题》诗之三:“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 清 顾炎武 《与魏某书》:“自来 关 西,再更裘葛。”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裘葛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裘葛的汉语词典释义

“裘葛”为汉语复合词,由“裘”与“葛”二字组成,本义指冬夏衣物,后引申为寒暑更替或四季变迁。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其含义:


一、字义分解

  1. 指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御寒衣物,如皮袄。《说文解字》释为“皮衣”,象征冬季服饰。

  2. 指以葛草纤维织成的轻薄布料,用于制作夏衣。《诗经·周南·葛覃》有“为絺为綌”之句,描述葛布衣物,代表夏季着装。


二、合成词释义

  1. 本义:冬夏衣物

    “裘葛”并称,代指冬季皮裘与夏季葛衣,泛指四季衣物。

    例: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意为父母每年供给冬夏衣物。

  2. 引申义:寒暑更替

    因裘、葛分别对应冬夏,故引申为季节变迁、时光流转。

    例:清代顾炎武《复庵记》中“裘葛屡易”,指经历多次寒暑交替。

  3. 文学意象

    在古诗文中常以“裘葛”隐喻岁月流逝或生活清贫。

    例:宋代陆游《幽居》诗“裘葛屡回换”,感慨年华易逝。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裘,皮衣;葛,葛布衣。泛指四时衣服。”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卷)

  2. 《辞源》

    注:“裘以御寒,葛以蔽暑,因以裘葛代称寒暑。”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

  3.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冬衣与夏衣,借指四季更迭。”

    (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四、文化内涵

“裘葛”浓缩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顺时穿衣”的生存智慧,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遵从。其引申义亦体现汉语“以物代时”的隐喻传统,如“布帛菽粟”(日用必需品)、“桑榆暮景”(晚年时光)等,均以具体物象抽象化表达时间概念。


参考文献: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裘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四季衣物的统称

    • 裘指冬季穿的皮衣,葛指夏季穿的葛布衣,合称泛指一年四季所需的衣物。例如明代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即指父母每年寄送应季衣物。
    • 此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如《公羊传》提到“冬不裘,夏不葛”,汉代何休注释为“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
  2. 借指时间变迁

    • 由四季衣物引申为寒暑交替、岁月更迭。例如元代柳贯诗中“裘葛屡催年”,清代顾炎武书信中“再更裘葛”,均以衣物代指时序变化。

二、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裘葛”形容衣服破烂或比喻贫穷,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语境下的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裘葛”的核心含义围绕四季衣物与时间变迁展开,常见于古文对生活需求或岁月流逝的描写。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公羊传》《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春花抱伏辩眼不吝钗雀撤茶称为吃辛吃苦传笺大渐大收煞第二国际顶数豆比锻沼浮积拱树官典孤立寡与寒小横刀虹桥板环居胡言乱语虎竹鉴彻郊薮竭尽藉甚金花寖信浸寻快速頍弁窥瞰扩淡狼窝虎穴捞梢潦灾理鉴凌架离畔楼罗漏脯充饥模式识别毗尼锵耸青绫缺如如新时缪苏合诉说踏路痛念衔牌县罄小小子,小小子儿斜拱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