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的意思、军国的详细解释
军国的解释
(1).统军治国。《黄石公三略·上略》:“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后汉书·荀彧传》:“ 操 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 彧 筹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五大臣》:“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
(2).军人控制的国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 中国 的黄金少年企图变军阀为军国,这是枉然的。 中国 的劳动群众不但反对军阀,并且反对军国。”
词语分解
- 军的解释 军 (軍) ū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妌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笔画数:; 部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专业解析
军国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两个核心维度解析:
一、军事与国家的关系
指以军事力量为国家核心或军事优先的政权形态,即“军事国家”。
例证:古代典籍中“军国”常指依赖武力统治的政权模式,如《孙子兵法》强调“兵者,国之大事”,体现军事对国家的支配性作用。
二、军政事务的统称
指军队管理与国家治理的结合,即“统军治国”。
例证:《吴子·图国》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反映“军国”涵盖国防与内政的双重职能。
现代语境延伸
近代受日语借词影响,“军国”衍生出“军国主义”( militarism )的贬义用法,特指扩张性军事霸权体制,如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体制。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军国”的释义;
- 《辞源》(商务印书馆)关于“军国”的古代用例分析;
- 《孙子兵法》与《吴子》中的军政思想阐释(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军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时代背景有所不同,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读:
1.古代含义:统军治国
- 基本定义:指军事管理与国家政务的结合,强调军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例如《后汉书》提到曹操在外征伐时,“军国之事皆与荀彧筹焉”,体现军事决策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
- 文献例证:
- 《黄石公三略》提出“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强调治国需兼顾民心与军事。
- 清代《啸亭杂录》记载“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表明军事事务在国家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2.近现代含义:军人控制的国家
- 演变背景:近代以来,“军国”常与“军国主义”关联,指军事力量主导国家政治,甚至形成侵略性政策。例如,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行为。
- 负面评价:瞿秋白曾批判“军国”是“军人控制的国家”,并指出中国民众反对此类体制。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也被视为军国主义暴行的象征。
补充说明
- 与“军国主义”的区别:“军国”是中性词汇,而“军国主义”特指以军事扩张为核心的极端意识形态,带有贬义。
- 现代使用:当代语境中,“军国”一词较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或政治分析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军国主义的具体案例或历史影响,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蒲轮暗乱炳煜艚子搀占丑沮愁诉创刊鹑鴽吊书斗场斗瓶对转独无蜚虡高材生蚼蠋骨粉归思滚白水韩朋鸟呴嘷嘉至解佩衿曲金轩鸡苏空饭笼禽陆走率身懋典孟青猱儿排窠醅醁贫饿平望弃孩清府拳握善治沙盘蛇牀折骨生缘蛇巫十阿父石留黄饰駡失瞻水陆斋说是弄非覗察宋墙通应子鱼椀茗乌纱帢向蕲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