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马的意思、拒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马的解释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 代有“拒马枪”, 明 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彦贞 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 《上党大捷》:“主要地段敷设有地雷,交通要道设置有拒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拒马(jù m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军事防御指向的复合词,其本义和引申义均与阻碍通行、特别是阻挡骑兵冲击相关。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本义:古代军事防御器械

指一种可移动的障碍物,通常用木材交叉构成框架,有时附加尖锐物(如铁刺)。其核心功能是阻挡敌方骑兵或战车的快速突进,故名“拒马”。

二、结构特点与演变

传统拒马多采用木质三角支架或交叉“X”形结构,便于运输和快速布防。随着战争形态变化,其材质与设计不断演进:

三、历史应用与文献记载

拒马作为重要城防与野战工事,常见于中国历代军事实践: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汉语中,“拒马”一词衍生出两层含义:

  1. 实体障碍物:泛指各类可移动路障(如警察维持秩序用的金属栅栏)。
  2. 象征性屏障:喻指难以逾越的阻碍或心理防线(例:“在谈判中设置多重拒马”)。

权威参考资料:

  1. 古代军事典籍释义:《武备志》(明代茅元仪)
  2. 器械演变考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
  3. 历史战例应用:《中国战争发展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4. 现代语义解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拒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但核心含义与军事防御工具有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障碍物,主要用于古代战争中防御骑兵冲击,因“阻挡战马”得名。现代演变为由钢材或木料制成,常附加刺铁丝,用于封锁道路或重要场所。


二、历史演变与结构特点

  1. 古代形制

    • 起源:夏商周时期已有雏形,早期用木柱交叉固定成架,顶端削尖,用于堵门或城墙防御。
    • 发展:唐代称“拒马枪”,明代用“拒马木”,结构为三支枪捆扎,便于运输。北宋《武经总要》记载其作为战车辅助工具。
  2. 现代改进
    材料升级为钢材,形状包括菱形、矩形、三角形,并加装刺铁丝或铁刺头,增强防御能力。


三、功能与应用场景


四、其他解释

个别资料提及“拒马”作为成语,表示“拒绝权力或责任”,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且与主流释义差异较大。建议以军事障碍物定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形制,可参考《武经总要》等古籍或军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落把握舶货补痕吃劲登拔点砌斗方名士都魁二虎八咭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風飛雲會凫胫鹤膝芙蓉弗庭弓箭步故处话流画土分疆护套佼好节减急缚金浆积射匡勷泪叶凉州曲灵址赁约礼体流连柳绿花红赂田马币墨敕牡丹江市鸟啭偏驾剽锐前敌迁奠谦撝癄瘁啓草岨深戎蛮山嶞申列十十五五肆骚缩颈锁碎淘沙得金怗辞吐鹘蛙鸣狗吠完絜无笆壁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