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马的意思、拒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马的解释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 代有“拒马枪”, 明 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彦贞 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 《上党大捷》:“主要地段敷设有地雷,交通要道设置有拒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拒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但核心含义与军事防御工具有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障碍物,主要用于古代战争中防御骑兵冲击,因“阻挡战马”得名。现代演变为由钢材或木料制成,常附加刺铁丝,用于封锁道路或重要场所。


二、历史演变与结构特点

  1. 古代形制

    • 起源:夏商周时期已有雏形,早期用木柱交叉固定成架,顶端削尖,用于堵门或城墙防御。
    • 发展:唐代称“拒马枪”,明代用“拒马木”,结构为三支枪捆扎,便于运输。北宋《武经总要》记载其作为战车辅助工具。
  2. 现代改进
    材料升级为钢材,形状包括菱形、矩形、三角形,并加装刺铁丝或铁刺头,增强防御能力。


三、功能与应用场景


四、其他解释

个别资料提及“拒马”作为成语,表示“拒绝权力或责任”,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且与主流释义差异较大。建议以军事障碍物定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形制,可参考《武经总要》等古籍或军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拒马的意思

拒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阻挡住马匹前进的栅栏或障碍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拒马的部首是马,总共有14个笔画。

来源

拒马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明诸侯王病辄请给拒马。”也就是说,在古代,诸侯王病重时会向朝廷请求提供拒马(栅栏)来限制马匹的活动。

繁体

拒马的繁体字为拒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拒马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有些文字会在马字的左边加上一个“阝”字旁,表示拒马的含义。

例句

1. 军队在城门口设立了拒马,阻挡了敌军的进攻。

2. 园区的拒马营造了一种古代的氛围。

3. 农民用木板和铁钉搭建了拒马,防止牲畜逃跑。

组词

1. 拒马栅栏:

2. 拒马阵:

3. 拒马道:

近义词

1. 拦马:指阻挡马匹前进的行为或物件。

2. 马桩:用于栓马的桩子,类似于拒马。

反义词

放马:指放开缰绳,让马匹自由奔跑。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盘算百里之才备荒兵劫部送城垛口倒杖达政东堂桂笃见遁法福禄双全高资归了包堆鬼黠好笑河段鹤神候鸟画虎刻鹄圜室胡元贱骨荐引角雉洁腹济护基级康乂客序孔贾昆山之玉连峰离文陋侻忙投急趁木俑南粤女貌郎才牵虑青莲茕厘仁朴三民主义山灯渗沥石迳受戒淑训宿怨帖学铜煲通好外侨万向节,万向接头崴嵬毋句先机小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