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的意思、牡丹江市的详细解释
牡丹江市的解释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中游沿岸,牡佳、牡图、滨绥等铁路交会境内。以牡丹江得名。1937年设市。人口756万(1995年)。是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工业中心,工业有橡胶、机械、木材加工、造纸等。市郊有牡丹峰,风景秀丽。
词语分解
- 牡丹的解释 芍药属草本植物或灌木,包括很多杂交品种,因花美丽而被广泛栽培,花单瓣或重瓣,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宋; 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牡丹亭》。内容写一个宦家的女儿杜丽娘,梦见书生
- 江市的解释 濒江的市集。 唐 杜甫 《放船》诗:“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宋 陆游 《独醉》诗:“江市鱼初上,村场酒亦醇。” 清 黄景仁 《减兰·登吴山遇雨》词:“雨来江市,黯黯半天云掛地。”
专业解析
牡丹江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名称蕴含丰富的地理与人文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权威资料解析:
一、词源构成解析
- “牡丹”
汉语中特指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象征富贵吉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其为中国传统名花,唐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即印证其文化地位。
- “江”
指大型河流,《说文解字》释为“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后泛指天然水道。此处特指流经该地区的牡丹江(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 “市”
行政区划单位,《辞海》定义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二、实体指代内涵
牡丹江市得名于穿城而过的牡丹江,其命名逻辑符合汉语“自然地理特征+行政层级”的惯例(如“杭州市”“武汉市”)。据《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 地理关联性:城市因江得名,江水蜿蜒如牡丹枝干,隐喻“山水之城”特质。
- 行政沿革:1937年伪满设市时正式定名,延续至今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核心城市。
三、权威定位依据
根据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 地理坐标:北纬44°02′-45°56′,东经128°03′-131°18′,中俄朝交界枢纽。
- 核心职能:东北亚交通门户、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68%),获评“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资料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www.mca.gov.cn)
-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其名称及城市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名称由来
- 满语起源:源自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弯曲曲的江”,因牡丹江河道蜿蜒曲折得名。汉族简化为“牡丹江”,后成为城市名称。
二、地理位置与行政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10公里,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
- 辖区范围:辖4个城区(东安、西安、爱民、阳明)及6个县(市)(绥芬河、宁安、海林、穆棱、东宁、林口),总面积约3.88万-4.06万平方公里()。
- 人口数据:截至2023年末,户籍人口约238.1万,市区常住人口约97万()。
三、历史与经济地位
- 历史沿革:1903年中东铁路设站,1937年正式设市()。
- 经济特色:全国沿边开放城市,对俄贸易额占全省三分之一,拥有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
四、自然与旅游资源
- 地貌气候: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3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塞北江南”之称()。
- 著名景点:镜泊湖、中国雪乡、林海雪原、牡丹峰等()。
五、其他补充
- 别称:因冬季雪景被誉为“雪城”()。
- 交通枢纽:牡佳、牡图、滨绥等铁路交汇,为东北东部重要交通节点()。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完整数据可查阅相关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哎哈熬熬汲汲白眊八诏不藏不掖步哨鬯圭乘灭愁霖聪达当门打情骂俏大群点视厅彫世顶膛火递诗筒迩远讹俗纷更风景摄影愤慨敢是皋牢割符根词閤正滚动含荑禾杈话欛黄素滑贼鹄眄剿凈羯磨静姿楛菀浪死老亲娘鍊顶流芳千古龙须友毛罽眊燥麻线道缪葛佞宋主人炮暑曝场起力圈围肉叉赎免桃棘逃身痌心疾首推波助澜委政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