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王裒 痛父死于非命,庐于墓侧,旦夕至墓前拜跪,攀柏痛哭,涕泪着树,树为之枯。见《晋书·孝友传·王裒》。后用“泪叶”为人们涕泪思亲的典故。 唐 孟郊 《妾薄命》诗:“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乾。” 宋 苏轼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待公归上塚,泪渫乃肯春。”
“泪叶”是一个汉语典故性词语,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指因极度悲伤或思念亲人时,泪水浸染树叶的意象,常用来比喻深切哀思。该词通过“泪”与“叶”的组合,形象化地描绘了泪水如落叶般不断垂落的场景。
源自《晋书·孝友传·王裒》记载:
晋代孝子王裒因父亲王仪被冤杀,在墓旁结庐守孝,每日攀柏树痛哭,泪水沾湿树干,最终导致柏树枯萎。这一典故成为后世表达思亲之痛的典型意象。
该词兼具两种意象:
注:以上解析综合了《晋书》典故、诗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欲查看完整文献可参考《晋书·孝友传》或《苏轼诗集》等原始出处。
《泪叶》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指叶子上沾满了泪水,形容植物因为痛苦或悲伤而流下泪水。
《泪叶》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7。
《泪叶》一词的来源不太明确,但常被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植物,尤其是当植物处于困境、痛苦或哀伤之时。
《泪叶》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淚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泪叶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无法确定具体的古代写法,所以无法给出确切信息。
1. 他看着树上的泪叶,感叹着自然界的悲伤。
2. 寒风吹过,泪叶如雨般飘落。
泪珠、叶脉、泪水、树叶、病叶。
悲叶、痛叶、泪叶、苦叶。
欢叶、笑叶、快叶、乐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