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多少也沾一点利益。《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如今没别的,‘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
(2).喻仅及表面,未能深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中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重,不可能长时间地坐下来读书,若不围绕着科研进修,容易形成泛览,‘水过地皮湿’。”
“水过地皮湿”是一个汉语俗语,具有两层主要比喻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意思:水流过地面时,仅浸湿地表,未渗透到深层。常用来形容事物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影响或实质性效果。
沾取利益
指在某种利益分配或事件中,相关者多少会分得一些好处。例如《儿女英雄传》中提到:“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暗含利益均沾的意味。
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多用于批评形式主义或敷衍了事的行为。如学术研究中“若不围绕科研进修,容易形成泛览,‘水过地皮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强调缺乏深度。
该词既可用于客观描述浅层影响,也可暗含对利益分配或形式主义的讽刺,需结合语境理解。
《水过地皮湿》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下雨过后地面上的地皮湿润了。
《水过地皮湿》这个成语的部首拆分为:水(shuǐ),地(dì),湿(shī)。
拆分成字的笔画分别为:水(4画),过(5画),地(6画),皮(5画),湿(11画)。
《水过地皮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礼记·曲礼》中的“雨过地皮湿”。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成语。
《水过地皮湿》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水過地皮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水过地皮湿》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和用法基本一致。
下面是一些使用《水过地皮湿》的例句:
与《水过地皮湿》相关的一些词语组合:
与《水过地皮湿》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水过地皮湿》意思相反的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