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驼鼓的意思、驼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驼鼓的解释

(1).设在骆驼背上的鼓。 元 袁桷 《龙虎台》诗:“前行节驼鼓,执御各在手。”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一:“日光未透香烟起,御道声声驼鼓来。”《元史·舆服志二》:“驼鼓……﹝骆驼背﹞上施一面有底铜掆小鼓,一人乘之,繫以毛绳。凡行幸,先鸣鼓于驼,以威振远邇。”

(2).即鼍鼓。战鼓。《西游记》第六回:“那阵上旌旗闪闪,这阵上驼鼓冬冬。”一本作“ 鼉鼓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驼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具体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

一、设在骆驼背上的鼓

  1. 功能与结构
    元代文献记载,驼鼓是安装在骆驼背上的小型铜制鼓具,由一人乘骆驼执掌,通过毛绳固定。主要用于皇帝出行(“行幸”)时鸣响,以彰显威仪、震慑远近。例如《元史·舆服志》提到:“凡行幸,先鸣鼓于驼,以威振远迩。”

  2. 文学记载
    元代诗人袁桷的《龙虎台》诗中有“前行节驼鼓,执御各在手”之句,描述仪仗队中驼鼓的使用场景;杨允孚的《滦京杂咏》也提到“御道声声驼鼓来”,反映其作为皇家仪仗的一部分。


二、即“鼍鼓”(战鼓)

  1. 同音替代
    在古籍中,“驼鼓”有时通假为“鼍鼓”。“鼍”指扬子鳄,其皮可制鼓,故“鼍鼓”指代战鼓。例如《西游记》第六回描写天庭与孙悟空的战斗时写道:“那阵上旌旗闪闪,这阵上驼鼓冬冬。”此处“驼鼓”实为“鼍鼓”,指战场上的战鼓。

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驼鼓”解释为形容人身材魁梧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词义的引申或误传。建议以历史文献中的释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滦京杂咏》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驼鼓是什么意思

驼鼓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一种古代乐器。驼鼓是一种形状像驼峰一样的鼓,由两只兽皮组成,并通过细绳相连。演奏驼鼓时,通常使用两根鼓槌敲击鼓面,发出独特的节奏声。

驼鼓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驼鼓的部首是马(马)和鼓(鼓),总共有12个笔画。

驼鼓的来源

《驼鼓》一词源于《汉书·南单于传》:“或击筑而南北之”。所谓“筑”即驼鼓,用驼鼓击鼓,表示南北两方互相通信。后来这个词也被泛指为古代战争中用于传递信号的鼓。

驼鼓的繁体

驼鼓的繁体字为「駝鼓」,字形上加了「馬」字的偏旁,形象地表示了驼鼓的特征。

驼鼓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驼鼓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最早的驼鼓写法是「撻鼓」,后来演变为「挞鼓」,再进一步简化为现代的「驼鼓」。

驼鼓的例句

1. 他在乐队中担任驼鼓手。

2. 街头的艺人手持驼鼓,高歌助兴。

与驼鼓相关的组词

1. 驼背:指人的背部弯曲向前呈驼峰状。

2. 鼓声:指击打鼓所发出的声音。

驼鼓的近义词

打击乐器、革面、拍子、敲击乐器。

驼鼓的反义词

弦乐器、管乐器。

别人正在浏览...

白鷰悲惨世界常产称乐车逆春敷蹲跕黂烛父债子还隔置宫怨工作服诟侮广略闺闱国谋翰林黑猩猩鹄羹尖瓣缉裁进次忌忍汲冢古文巨制科头枯膓魁冈烂板联屯辽泽六狄流眄龙乡论主麦稼马扎密诘捏定尼格罗人弄潮情抱铨历屈一指日记簿烧烤生忧神仙署蓍卦兽王所属桃版统计通权通神童子鸡头把儿屠烂拖天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