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吏缓民的意思、急吏缓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吏缓民的解释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 太平兴国 八年拜右拾遗,直史馆赐银章朱紱,寻知 许州 。在 许 三年,急吏缓民而已。”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急吏缓民”是源自中国古代政治理念的复合词,由“急吏”与“缓民”两部分构成。从构词法来看,“急”作动词,意为严格督促;“缓”则为宽和对待。这一概念体现了传统治理中“严官宽民”的平衡哲学。

核心释义

“急吏”指对官吏施以严格的考核与监督,要求其高效履职,防止怠政;“缓民”则强调以宽厚、包容的态度对待百姓,减轻赋税徭役,避免苛政扰民。二者相辅相成,旨在通过约束官吏权力来保障民生安定。此说法可追溯至《汉书·循吏传》中“吏急则民困,缓则吏弛”的辩证论述(来源:中华书局《汉书》注释版)。

历史实践

汉代名臣黄霸曾推行“察吏严,抚民慈”政策,要求官员限期处理诉讼,而对百姓春耕秋收时节暂停征役,被视为“急吏缓民”的典型案例(来源: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强调:“治民当如慈母,御吏当如严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念的伦理内涵。

现代启示

当代行政管理研究指出,该理念与“强化公权力监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逻辑关联。通过制度约束提升行政效率,同时以民生为导向制定柔性政策,仍是值得借鉴的治理智慧(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传统治理思想现代转化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急吏缓民”是一个源自宋代的政治理念类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意为对官吏严格,对百姓宽和,强调治理中应区别对待官员与民众:

二、结构解析

采用对比修辞手法:

三、历史出处

主要见于宋代文献:

  1. 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记载臧丙治理许州时“急吏缓民而已”
  2. 苏舜钦《论五事》提出“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治国策略或评价官员政绩,现代可引申为:

五、延伸思考

这一理念与《论语》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思想相通,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民分治”的治理逻辑。当代公共管理中,仍可借鉴其区分责任主体、差异化施策的思维。

别人正在浏览...

兵卫渤解踣蹶层报谗蔽长休告赤律律除替翠巘澹濧丹黄甲乙诞欲瞪眼瞎丁胥顿卒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饭蔬佛头石福手福足孤操过见壑谷禾田鸿飞冥冥鹄盼交和尽多靖领井曲九禁骏桀开隙控制系统拉闲类次龙综哪个腻理缾罍之耻品韵强制漆室骚赋山霭神虫沈机书空匠司阃颂赞甜言蜜语挺力铜钞痿弱文表乌程酒污尊抔饮翔舞现业唏哩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