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涖盟的意思、涖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涖盟的解释

参加盟会。《春秋·僖公三年》:“冬, 公子友 如 齐 涖盟。” 孔颖达 疏引《公羊传》:“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 燕 主 跋 与 夏 连和, 夏王 勃勃 遣御史中丞 乌珞孤 如 燕 涖盟。” 胡三省 注:“ 春秋 之时,列国释仇通好,两君不及相见而盟,必使其臣涖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於是遣使往 江华岛 涖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涖盟(lì méng)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词汇,指诸侯或重要人物亲自参与会盟、缔结盟约的行为。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涖”通“莅”,意为“到达、临场”,“盟”指通过仪式订立协议。该词强调主盟者亲临现场主持或参与盟誓的过程,多见于先秦文献。

例如《左传·僖公三年》记载:“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这段记述中,齐桓公率领诸侯之师与楚国使者屈完“涖盟”,最终达成召陵之盟,体现了该词的实际应用场景。

从构词法看,“涖盟”属于同义复合词,类似“莅临”“缔盟”的组合,凸显礼仪性和庄重性。《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归类为政治外交术语,特指通过正式仪式确立盟约关系的行为,与普通结盟(如“同盟”“盟誓”)存在仪式规格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涖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古代盟会仪式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涖盟”指参与或主持盟会的行为,尤其强调“亲自到场参加盟约”的正式性。该词由“涖”(音lì,意为“到、临”)和“盟”(盟约、缔约)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莅临盟会”。

2.字义拆解

3.古籍用例

4.仪式背景

古代“涖盟”需遵循严格礼仪,如杀牲歃血、向神明起誓,并订立书面盟书(参考《公羊传》《三苍》等记载)。若君主无法亲临,则派遣重臣代表,称为“涖盟者”。

5.现代意义

现代汉语中“涖盟”已罕用,但在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仍可能涉及,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外交活动中的盟约参与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盟”的演变或相关制度,可参考《经籍籑诂》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膀扇子绊骥襃谕变顔变色蟾蜍宫城大打狠儿道业掂算丁泠帝绪东被队帅都头方骖并路放停返景干饭孤咏浩阔黑蜃护度魂丧神夺活龙活现讲动讲寺解离脊肋警鼓敬业乐群金玉良缘酒酵枯泪流利论硋落第买欢谩不经意迷登目触纳亨鸥伴培塿轻直蛩岠曲意软甲牲醪申志施设实证主义耍笑松扃天墨颓习文囿握符五岭瑕绩鞋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