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刍 《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宋 洪刍 《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宋 张孝祥 《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宋 范成大 《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金 萧贡 《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縈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 清 汪懋麟 《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鬢丝。”
香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焚香用的篆形印记(核心释义)
指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连绵回环的篆体文字或图案后点燃。这种香因形似篆书而得名,兼具计时与净化空气的功能。宋代洪刍《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 其燃烧速度均匀,古人常借此计时,故亦称“百刻香”,如《本草纲目》提及“香篆可烧一昼夜,分十二时,百日刻”。
焚香时升起的烟缕(引申义)
形容点燃的香燃烧时缭绕上升的烟气,其形态曲折如篆书笔迹。宋代苏轼《上元夜》中“灯烬垂花落,香篆吐云生”即描绘此景。这一意象在诗词中常隐喻时光流逝或禅意氛围。
盘香的别称(实物指代)
作为具体香具的名称,“香篆”亦指代可长时间燃烧的螺旋状盘香。明代《香乘》记载其制作工艺:“以香末布于印模,脱出如连环,燃其一环,则香火循序而进。” 这种香广泛用于寺庙、书斋的日常供奉。
文化价值:香篆融合了书法美学、时间计量与精神修养,是古代文人生活雅趣的重要载体。陆游《焚香赋》中“细烟盘篆结云愁”之句,便以香篆烟形寄托心绪,体现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哲学意蕴。
参考来源:
“香篆”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历史、文化及实际用途如下:
香料形式
指将香粉用模具压印成篆文形状的香品,形似篆书文字或图案(如福、禄、寿等),点燃后循序燃尽。这种形式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明时期,兼具计时与审美功能。
焚香烟缕
焚香时升起的烟缕因曲折如篆文而得名,常见于诗词描写,如宋代范成大诗句“香篆结云深院静”。
在文学中,“香篆”偶被用作成语,形容文章或书法妙趣横生(如提及),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了解具体打香篆步骤或诗词引用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描述。
犴狴按鞫暗石北山摩崖造像秉节避影匿形波凑恻隐之心晨爨慈诲爨琴钓叟蹀舞丁点儿独具惰君分服福星高照干活高地鲠噎回避贱侮角灯矫诏街头影戏解愠棘茧晋邦衿甲涓滴归公橛株驹控驭乐岁梁邹遴汰鸾旂罗截骂档子忙叨叨没羽之虎面雪明王南流景宁盈排斥青罗清朴轻水秋嶂首捕收缆说亲送拨天至托伪顽顿五猖会午季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