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纸馀墨的意思、断纸馀墨的详细解释
断纸馀墨的解释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墨的解释 墨 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
网络扩展解释
“断纸馀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uàn zhǐ yú mò,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解释
指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多用于形容书法、诗文等艺术作品的残存部分。其中“断纸”指断裂或残破的纸张,“馀墨”即残留的墨迹,整体强调残存但仍有价值的艺术痕迹。
2.出处与典故
- 源自宋代《宣和书谱》中的记载:
- 唐代书法家詹鸾以书写《唐韵》闻名,其作品“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 宋代书法家蔡京的墨迹也被提及:“至于断纸馀墨,人争宝焉”。
这些记载表明,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名家残存墨迹的珍贵性。
3.用法与示例
- 语法: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 示例:
- “古代的断纸馀墨真迹现在可价值连城。”
- 现代语境中,也可比喻零散但具有价值的文字或创作片段。
4.近义与扩展
- 近义词:残篇断简、吉光片羽。
- 文化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遗存的珍视,即使残破仍被视为瑰宝。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宣和书谱》原文或书法史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纸馀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文稿已经写完,纸上剩下的油墨,比喻事情已经结束,只剩下一些残余的痕迹或余波。
拆分部首和笔画:断(duan)- 弓(gong)+ 一(yi)+ 方(fang);纸(zhi)- 纟(si)+ 巾(jin)+ 矢(shi);馀(yu)- 过(guo)+ 已(yi);墨(mo)- 黑(hei)+ 土(tu)+ 氵(shui)。
来源:《断纸馀墨》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星郎清梦远,断纸馀墨斜。”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离别之情,绘制了一副别离后留下的印记和感伤的画面。
繁体:斷紙餘墨
古时候汉字写法:断(斷)纸(紙)馀(餘)墨(墨)
例句:虽然我们已经分手了,但我心中还留有断纸馀墨。
组词:纸墨、断墨、纸馀、断纸
近义词:留痕、残余、余波
反义词:新事,重新开始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