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矍然的意思、矍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矍然的解释

(1).惊惧貌;惊视貌。《晏子春秋·谏上二五》:“ 景公 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 晏子 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 止而问于公曰:‘ 尧 舜 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文选·班固<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 西都 宾矍然失容。” 李善 注引《说文》:“矍,惊视貌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骆宾王》:“为 敬业 作檄传天下,暴斥 武后 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 宾王 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恶章攀桂》:“ 章 司行宫陈设,欲媚上欢,以鏤银丝造吐孟设坐侧,上见之,矍然曰:‘此与 孟鋹 之寳溺器何异?’”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例如火将焚栋,燕雀处堂,颜色不变,若在小儿,亦鲜危怖,其在成人,则望气而矍然也。”

(2).急遽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暨榜除之夕, 沆 巡廊自呼 隐 者三、四,矍然顿气而言曰:‘ 郑隐 , 崔沆 不与了却,更有何人肯与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叟矍然怒起道:‘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 南屏山 筑坛。”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他没有给自己的战友留下半句话,就矍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矍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形象表现力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惊视貌,急遽貌”,多用于描述人受外界刺激后瞬间产生的警觉或震惊状态。该词源于《说文解字》中“矍”的本义“隹欲逸走也”,段玉裁注解说解为“隹欲逸走而左右惊顾”,生动展现鸟类受惊时张望的神态。

在具体使用中,“矍然”既可单独作谓语,如《后汉书》载“操矍然不怿”,也可构成四字格“矍然起立”“矍然失色”等固定搭配。王力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指出,该词常见于历史典籍对人物神态的细节刻画,如《资治通鉴》记载李愬雪夜入蔡州时“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中将士的惊觉反应。

《同义词大辞典》将其与“愕然”“骇然”进行辨析:相较于后两者单纯强调惊讶情绪,“矍然”更突出身体动作与眼神变化的同步性,如《苏轼·方山子传》中“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既包含听觉刺激引发的惊觉,又暗含对话者目光交汇的细节。这种兼具视觉动态与心理变化的特质,使其成为古代文学刻画人物神态的重要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矍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é rá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惊惧或惊视的样子
    形容人因受惊、警觉而突然表现出紧张、四顾张望的神态。例如:

    •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因爱马死亡欲处决养马人,经晏子劝谏后“矍然”醒悟,停止刑罚。
    • 《三国演义》中孙权听闻曹操野心后“矍然起曰”,展现震惊与决绝之态。
  2. 急遽、迅速的样子
    指动作或情绪突然发生且急促。例如:

    • 《唐摭言》描述崔沆“矍然顿气而言”,体现急切之情。
    • 现代作家杜鹏程用“矍然离开”形容生命的骤然消逝。

二、用法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代文献与现代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

别人正在浏览...

贝经弁丁贬望卜宅城市社会学疮疾词流蹙折點汙雕刿凋瘵跕鸢定神丁壮封建高严过家伙海客乘槎海浪昊乾觟冠黄蜂弧骑将种检量尽光挤拥倔犟开通元宝欿憾龙虵虏官卤舄麦食冒綳谬説蓦刀嫩艳齧厀潘杨聘求啓母石清脆青瞑绮园桑间之音生天誓众湿租踏营投闲置散威施威行吴剑物殷俗阜献供鲜辉小胥析辨诡辞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