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2).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 陈炽 《议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国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威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ēi xíng(注音:ㄨㄟ ㄒㄧㄥˊ),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武力行为
指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实现目的的行为。例如《国语·晋语六》提到:“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现代例句:“公权若沦为私利工具,需以雷霆之威行震慑之实。”
道德行为
强调以礼义引导的德行,具有教化意义。《史记·礼书》记载:“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张守节注解为“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
威势推行
指权威或势力在特定范围内施行。如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描述提学宪臣“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体现权力在地方的影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国语》《史记》等文献。
威行(wēi x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我们来看拆分部首:
- “威”字的部首是“女”。它表示和女性有关的事物或特征。
- “行”字的部首是“行”。它表示和行动或行为有关的事物或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看拆分笔画:
- “威”字由8个笔画组成。
- “行”字由6个笔画组成。
威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通过笔画的组合来表达意义,而“威行”的意义就是“威武的行动”或“高傲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威”字和“行”字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威行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例如,“威”字的形状可能会更加简化,而“行”字可能会有一些古代汉字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使用“威行”这个词的例句:
- 他的威行令人生畏。
- 这场比赛显示出他的威行和实力。
-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威行,努力向他看齐。
- 他的威行已经超越了他的行为本身。
下面是一些与“威行”相关的组词:
- 威风(形容威武的风采)
- 行动(表示行为或行动)
- 威力(指某种力量的威胁或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威行”近义的词语:
- 威武
- 威风凛凛
- 雄主
以下是与“威行”相反意义的词语:
- 软弱
- 低调
- 谦逊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威行”的定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与之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