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攫掇的意思、攫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攫掇的解释

传说为 黄帝 时动作敏捷的人。《淮南子·修务训》:“使未尝鼓瑟者,虽有 离朱 之明, 攫掇 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 高诱 注:“ 攫掇 ,亦 黄帝 时捷疾者也。”《淮南子·人间训》作“捷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攫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jué duō,最早出自《淮南子·修务训》,指传说中黄帝时期以动作敏捷著称的人物。例如文中提到:“使未尝鼓瑟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高诱注进一步说明“攫掇”是黄帝时代的“捷疾者”(即行动迅捷之人)。

  2. 词源与用法
    该词由“攫”(抓取)和“掇”(拾取)组成,但组合后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特指历史传说中的敏捷之人。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该词被写作“捷剟”,进一步佐证其与“敏捷”相关的含义。

  3. 注意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用手抓住物体或机会”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误读或混淆了“攫取”等相近词汇的含义。

综合权威文献,“攫掇”应优先理解为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而非现代引申的抓取动作。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淮南子》原文或汉代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攫掇的词义

攫掇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勾引、怂恿、唆使。它常常用来指引诱他人去做不好的事情或者参与不正确的行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攫掇的部首是手(扌),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来源

攫掇一词最早见于《左传》下仲尼弟子子思《尹丑》篇,篇中有“且攫掇之直”。之后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日常用语。

繁体

攫掇的繁体写法为攫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攫掇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有时会将掇写作剁,将攫写作蕖,但是其词义并无变化。

例句

1. 他被一位朋友攫掇去参与了一个危险的行动。

2. 她不会被别人的攫掇所影响,她有自己的判断力。

3. 这位政治家的演讲攫掇了许多人的支持。

组词

攫掇的常用组词有:攫掇耳提面命、攫掇同伙、攫掇参与、攫掇谋害等。

近义词

攫掇的近义词有:怂恿、唆使、招揽、勾引等。

反义词

攫掇的反义词有:劝阻、劝善、引导、规劝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