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徒的意思、司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徒的解释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 元寿 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 东汉 时改称司徒。历代因之, 明 废。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明 伊耕 《春怀》诗:“转输坐见司徒急,经略亲看相国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选诗 云间 ,征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坛。” 王季思 注:“父名 恂 ,官至户部尚书。这职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称他作司徒。”参阅《通志·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

(2).复姓。 五代 时有 司徒诩 。见《旧五代史·周书》本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其含义和职能随朝代演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官职起源与职能

  1. 西周时期
    司徒最早见于《周礼》,属“地官”系统,位列六卿之一,掌管土地管理、户籍登记及民事教化。与司马(军事)、司空(工程)合称“三有司”,是中央行政核心。

  2. 汉代演变

    • 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并称“三公”,分管民政、军事与监察。
    • 东汉光武帝去“大”字,复称司徒,仍为三公之一,但实际权力逐渐虚化,成为荣誉衔。

二、历代职能变化

三、其他含义

  1. 复姓来源
    司徒亦为姓氏,源于官职名。例如唐代有官员司徒映。
  2. 文化象征
    因司徒主管教化,后世常以“司徒”代指德高望重、擅长文教之人。

四、总结

司徒的核心职能从早期的土地、民事管理,逐渐演变为象征性职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名称在清代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延续,并衍生为姓氏。如需更详细朝代变迁,可参考《周礼》《汉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徒的意思

《司徒》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古代官名,俗称为太宰,是古代国家政务机构中的一种高级官职。司徒负责司法、刑罚、礼仪等方面的职责,位居于三公之中,地位崇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徒的拆分部首为"口",表示据有司法、刑狱之权;由于"徒"是独体字,所以没有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来源与繁体

司徒一词最早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古文献中常有关于司徒的提及,如《左传》、《公羊传》等。在繁体中,司徒保持了其原有的文字形态,没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期汉字的书写形式会与现在有所不同,所以关于司徒的古字写法也有所差异。例如,司在古代写作“史”,表示该官职与刑法、司法事务有关。而徒的古字形更接近于“⻎”,代表的是一种古代乐器。

例句

1. 历史上的某位司徒对法律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司徒执掌刑罚,剖断是非。

组词

- 司徒阁:古代官署名字,官员会在此处开展司法和政务工作。 - 征司徒:古代皇帝利用司徒的能力和智慧来平定乱局。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太宰、令肆 反义词:司空、宰

别人正在浏览...

獖羊边郊草菅晨事赤瑕重述抽吸传谣春申江错揉玷尘貂褕地质作用斗阋風恙惯用榾榾过眼云烟含黄伯涵受耗顿洪都拉斯黄落讙哗江君迦真邻陀金斧经塔镜像久竹崛出居属来意揽工联电两同心丽神昧履名山胜水内姻奴隶主挪窝儿芘藾巧宗儿切磨期功轻锁三凤商飙观首唱踢球屯札闻说无己无千无万吴谣无忧城黠惠象设歆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