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父亲的姐妹,姑母。《左传·襄公十二年》:“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 孔颖达 疏:“若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
(2).指姑表姊妹。《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杲卿 ( 颜杲卿 )姊妹女及 泉明 ( 杲卿 子)之子皆流落 河 北…… 泉明 诣亲故乞索,随所得多少赎之,先姑姊妹而后其子。”
“姑姊妹”是古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核心定义
指父亲的姐姐或妹妹,即现代所称的“姑母”。例如《左传·襄公十二年》记载:“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孔颖达疏明确解释:“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
使用背景
这一用法在先秦文献中常见,强调父系亲属关系,如《资治通鉴》中提到的“姑姊妹”也包含此意。
扩展含义
在唐代以后,该词逐渐衍生出“姑表姊妹”的含义,即父亲姐妹的女儿。例如《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记载颜杲卿的亲属关系时,将“姑姊妹”与子女并列,表明其表亲关系。
语义演变
随着亲属称谓的细化,古代“姑姊妹”的广义用法逐渐被更精确的“姑表姊妹”替代,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
“姑姊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献中含义有所差异,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辞书(如汉典)。
《姑姊妹》是一个表示姑姊妹关系的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姑和姊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姑姊妹》是中国汉族民间的称谓之一。姑指的是父亲的姐妹,姊妹则表示兄弟姐妹关系。
繁体:
《姑姊妹》的繁体字为「姑姊妹」。
古时候汉字写法:
例句:
1. 我的姑姊妹非常亲近,经常一起出去玩。
2. 她是我的姑姊妹,但我们长得很像。
组词:
姑父、姊妹、姑娘、姊兄、姑舅、姊弟、妹妹、姑表兄弟等。
近义词:
表姐妹、姑妹、姐妹。
反义词:
兄弟、姐儿。
【别人正在浏览】